冰雪经济火遍南北,冬日消费“热辣滚烫”;从“风景”到“场景”,传统业态“炫酷”升级;“China Travel(中国游)”持续火热,跨境消费成新亮点……新年临近,记者在哈尔滨、长沙、深圳等地采访了解到,一系列新产品、新玩法、新业态,助推跨年迎新消费蓬勃生长。
冰雪消费“热辣滚烫”
元旦临近,距哈尔滨市区东南部约200公里,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一片火热。尽管气温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从五岁孩童到七旬老人,大批滑雪“发烧友”计划在雪道上迎接新的一年。
“‘尔滨热’溢出效应明显,近期来滑雪的游客明显增多。每天上、下午,我各带一组学员。”“85后”滑雪教练周金龙说,一节私教课价格在七八百元,不但自己收入增加,也让更多游客亲近冰雪。
“中国雪乡”景区位于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辖区内,是冬季热门旅游目的地。记者到访时,“雪乡第一家”民宿经理徐淑娟正忙着整理房间。东北土布装扮着大炕,大红灯笼点缀着雪白“蘑菇房”,冰糖葫芦、冻梨、冻柿子、烤红薯……各色小吃摆满门外的货摊。
“10多年前,这里入住率还不到一半,而现在20间客房、50个床位都需要提前预订,元旦、春节的订单早就排满了。”徐淑娟说,民宿每年有几十万元的收入。
寒冬时节,南方“冰雪经济”也日益火热,冰雪运动成为跨年新选择。
“在北纬22度、几乎不飘雪的华南地区,室内滑雪场深受年轻人欢迎。”深圳卡鲁冰雪世界营销策划部经理何洁说,年轻人喜欢下班后滑夜场,每到下午6点半迎来客流高峰。
广东省冰雪运动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广东有室内冰雪运动场馆20多家,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过千万,推动了冰雪装备市场的扩大。“2023年我们滑雪运动装备的销售额实现两倍以上的增长,预计2024年继续火爆。”迪卡侬深圳区域总经理弭希方说。
湖南湘江新区的“欢乐雪域”是一座建在矿坑内的冰雪乐园。元旦期间,这里将打造冰雪主题嘉年华,游客可与前来“做客”的南极企鹅和北极雪狐近距离互动,感受冰上碰碰车、冰滑道等“东北同款”玩雪乐趣。
科技赋能传统业态“酷炫”升级
沉浸式国风音乐会、国潮千灯会、跨年烟花秀……元旦前后,“网红”城市长沙推出53项主题文旅活动,覆盖文博展览、文艺演出、潮玩跨年、非遗体验等领域,贴合年轻人热爱传统文化又追求潮流时尚的趋势。
酷炫光影秀、身高两米的“悟空机甲”、结合传统乐器和电子音乐的国风乐队……在有着百年历史的长沙天心阁景区,当游客漫步古老城墙边和古朴阁楼里时,将体验穿越之感。
2024年底,多个大型购物中心在长沙密集开业,纷纷在差异化上做文章。首店、新品、特色活动吸引一大波客流,年轻人争相“打卡”。“现在的消费者不仅要买得便宜,还要玩得开心。”长沙观沙岭招商花园城企划推广部负责人杨灵江说,商场推出团券、互动抽奖等优惠促销活动,针对家庭设计“合家欢”元素,让购物更有“氛围感”。
“尔滨”冰雪游火爆出圈,当地招商引资助力“解锁”更多新玩法。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室内场馆,全景奇幻舞台秀《王的战车》,演绎千年前女真部落的生活风貌;冰雪文旅元宇宙产品《冰龙寻珠·全感VR》,游客佩戴VR眼镜,便可“打卡”冰雪奇境……
跨年夜,深圳景点“世界之窗”将举行“闪光迎新季”冬季特别节庆活动。“WoW迎新音乐会+浪漫气球雨+男团+烟花+无人机”的活动配置,融入创意联名元素,打造一场跨年视听盛宴,提升游客沉浸体验感。
“China Travel”点燃跨境消费
12月17日,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这为持续整个夏天的“China Travel”再添新活力。
我国东北地区的冷与东南亚地区的热,形成鲜明对比,吸引外国游客“一路北上”。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一座用冰复刻的“大皇宫”高21.5米,受到游客欢迎。“‘冰皇宫’晶莹剔透,灯光下流光溢彩,太梦幻了!”泰国游客金金说。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跨境支付手段、通关模式不断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消费热潮持续升温。除了港澳居民,前来旅游、参加展会的外国旅客大幅增加。
据深圳边检总站统计,2024年以来,深圳单日出入境人数10次创全面恢复通关以来新高,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2.3亿人次。“‘通关流量’助力‘经济增量’,口岸中外旅客的增加让商铺的整体收入有了很大提升。”深圳市国有免税商品(集团)有限公司罗湖分公司总经理李德祥说。
有30年历史的深圳罗湖商业城,连日来人声鼎沸、一派繁忙景象。在一家烧腊熟食店前,来自香港的李女士说:“这边的烧腊又便宜又好吃,经常过来买。我们看牙、配眼镜,都有优惠。”
“如今的消费增长,不仅要挖掘资源存量,还得打造更多增量。”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加速应用,我国消费市场正向智能化、绿色化、品质化转型升级,不断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激发更多新潜力,创造更多新空间。(记者杨思琪、白田田、王丰)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