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期间,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暨中国文化译研网、中国科技文化传播产业联盟主办,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国校园微电影联盟、北京技术市场协会协办的第二届“中外影视文化交流与传播”国际论坛暨科技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
此次论坛邀请中外影视、科技、译制、学术、传播等领域的40余位嘉宾参会,共话中外影视制作与译制、传播,实现精准对接、深入协作、精心雕琢,共促中外优秀影视作品的国际化推广,帮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卓越与蒙古国公共广播电视台领导小组组长博·恩克满都呼为论坛致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原党组书记、北京技术市场协会理事长杨伟光,蒙古国公共广播电视台前台长米格尔,法国巴黎中国电影节主席高醇芳,中加国际电影节主席、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教授宋淼以及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原院长刘和平先后发表了主旨演讲。
杨伟光围绕“文化科技融合视角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分析了当下文化与科技融合大趋势下存在的问题,强调保护传统文化需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和阐释古老的文化。高醇芳就中法影视译制及推广传播两大问题,阐述了当下中国影视海外译制与传播的现状。看到很多海外年轻人对中国电影充满好奇和兴趣,她表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是充满希望的。宋淼回顾了中加国际电影节前3届的成绩与亮点,同时介绍了第四届中加国际电影节的最新进展,并宣布第四届中加国际电影节定于2019年8月30日至9月4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渥太华、多伦多举行。刘和平说,随着海外本地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影视已从单一的武打剧发展到多样化的展示,但文化沟通障碍依然存在,需要创新并考虑中国文化特征与译入语文化接受,以便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
当今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是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在论坛的第二单元“科技与文化遗产保护主题沙龙”环节,各方专家就如何用一流的科技打造一流的内容出谋献策。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科学传播研究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北京中科视维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葛水英,就“科技如何助力文化遗产与时俱进”进行主题演讲。葛水英以她主导设计实施的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AR景园为例,介绍了AR技术与戏曲表演、虚拟视觉相结合,在文化旅游行业中的示范应用,通过AR技术推动新景区、新戏曲、新文旅的尝试,助力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实现以科技的力量助力文化遗产的与时俱进。
江苏省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冷文华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丹阳石刻文化的重要价值与目前以科技为支撑的文物保护工作,表达了对“科技+文化”的展望与期待。宋淼表示,此次科技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作为系列论坛,之后还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舞台艺术论坛,2020年4月15日将在北京举行数字媒体科技论坛,2020年秋天将在蒙特利尔举办影视内容与视听论坛等活动。
近年来,中外影视互译成果丰厚,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主办,中国文化译研网承办的“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促成240余部中国影视作品在海外近40个国家成功落地。为加强世界各国思想文化交流,加深民意相通与文明互鉴,本次论坛的第三单元设置了“中外影视译制与合作主题沙龙”环节,旨在促进中外影视创作、译制、推广专家与影视机构间的经验交流与深度合作。国广子行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芳表示,向海外推广中国当下的优秀纪录片,如《舌尖上的中国》等,要选用对两国文化有深入了解的资深翻译,用翻译的语言来搭建两国的文化桥梁。甲骨易(北京)翻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姜征认为,电影译制翻译的不是台词而是故事,通过讲述每个故事背后蕴藏的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人心相通,这才是影视译制工作的使命。
本次论坛将影视文化与科技文化、影视译制和影视创作巧妙结合,通过跨界交流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动与理解,为中国影视走出去找到合适的思路和路径。
转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