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理念和中华文化受到广泛关注,愿意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人越来越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更多优秀中华文化日渐成为人们的诉求。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文化产业在促进我国文化对外交流和文化贸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日,第十五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传统文化创新与发展、“一带一路”与文化产业、互联网数字创意与影视产业等主题进行了探讨。
拥抱“互联网+”开启新模式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一个比较优势是中国正在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人口超过7.5亿。”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魏鹏举在论坛上表示,中国互联网新的内容时代已经到来,促使数字创意业态规模边际效益日渐突出,互联网可以较好克服“文化折扣”问题,进而促进文化产品产生更多的文化附加值和商贸效益。
记者了解到,进入“十三五”,我国的文化产业经过长期的积累效应已显现高速发展的势头,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文化市场活力逐渐释放,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类服务业实现了较快增长。以数字媒体、数字动漫、影视、文学、音乐为代表的网络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业界普遍认为,“互联网+文化”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在“互联网+”的网络新思维引导下,围绕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发展现状,互联网思维正在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也终将成为我国在“十三五”阶段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新技术推动下,创意想象力和互联网新技术让文化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根据2017年数据,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中,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增速居首位,增长超过30%。“风来了,将更多有创意的人吹上天空。”魏鹏举形象地说。
文化“走出去”激发新活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中的这段话引起此次论坛上众多学者的共鸣。
“当前,我国已渐渐融入全球超级供应链当中,既跟发达国家打交道又跟其他发展中国家交往。”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认为,这一阶段,我们需要更多的智慧、更多的实力。
“我们不仅仅要论出口的规模量有多少,进口的规模量有多少,我们还要问进口的是中间品还是最终品,中国在未来中国文化产业链和世界供应链中的位置又是怎么样的,我想这个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在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和机遇。”花建说。
对此,北京星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李辉向《中国贸易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逐渐扩大,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中国相关企业一方面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调整在国际上的运营方式和策略。
对于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多数专家认为,这不仅是主观推动的结果,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大势所趋。
“从‘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发展来看,一方面,目前,中国文创产品开发的基础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市场营销尽管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则较为迅速。”魏鹏举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文创产品开发也是一个热点,激发新活力则是关键。
另外,魏鹏举还从自身研究角度强调了投资的重要意义。“从‘一带一路’发展来看,投资运营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领域,因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金融的‘一带一路’和资本的‘一带一路’。”魏鹏举表示,中国文化产业在按照“一带一路”这一模式向国际扩展的过程中,投资是最重要的抓手。(记者 张伟伦)
转自:中国贸易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