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话剧作为一种引领潮流的戏剧形式,打破了传统戏剧观众与舞台之间无形的“墙”,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感,并迅速成为文旅产业的新宠。
在沉浸式话剧的艺术世界中,观众与演员共同演绎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从某种程度上说,观演产生了更微妙的化学反应,共同探索艺术表现形式的更新边界。
I人E人都合适的观看方式
最近,全景沉浸式互动话剧《大真探赵赶鹅》在济南演得火热。9月6日在保利山东省会大剧院开启为期一个月的驻演以来,反响强烈,票房火爆。这是济南乃至山东第一次上演全景沉浸式话剧,不少人观后大感新奇、时尚、过瘾,甚至引发了二刷三刷热潮。
毫无疑问,悬疑、惊悚的探案题材,能使观众更直接获得紧张、强烈的沉浸看剧体验。《大真探赵赶鹅》借此营造了极为强烈的氛围感——1998年、北京、南槐树街胡同,三起凶残的杀人案打破了南槐树街胡同的平静,三具女尸毫无关联,杀人动机无迹可寻,刚从警校毕业的赵赶鹅认为每个人都有犯罪的可能,而老民警李建国则相信胡同里都是好人……线索层层递进,真相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剧情促使观众产生紧张感和好奇心。作品在剧情结构上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采用多线叙事和非线性叙事相结合的手法。这使得故事更加复杂多变,也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推理,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全景沉浸式体验”是该剧的最大特色。传统的戏剧演出往往是观众坐在台下,以旁观者的视角观看舞台上的表演。而在《大真探赵赶鹅》中,观众自踏入演出场地的那一刻起,就仿佛穿越时空:街边的小吃摊、古老的电线杆、斑驳的墙壁,每一个细节都散发着20世纪90年代浓郁的时代气息,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剧情。
观众席的设计别出心裁。与表演区融为一体,模糊了两者的界限。观众被分成“以鹅传鹅”“吃瓜群众”“上帝视角”三部分,分布在西餐厅、歌舞厅、羊汤馆、派出所、审讯厅、修车铺等各个区域。观众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成为演出的一部分。有的观众可能会更近距离地接触到演员;有的仿佛置身案件发生现场;有的则可以宏观地观察整个剧情的推进和舞台上的各种细节。例如,在派出所区域的观众,常常参与案情研判,还能体会办公室文化;羊汤馆区域的观众,可能会闻到肉味,但胆小的人需要谨慎选择,因为随时会有一些出其不意的情节或互动;西餐厅区域的观众,尤其是男性观众,正对着中心舞台,互动的可能性较高……这些设置都能让观众沉浸感受剧情的紧张刺激、幽默风趣以及人物的喜怒哀乐。
不同区域的设置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和喜好,不论I人E人,每位观众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观剧方式,获得独特而难忘的观剧体验。
“演员们的表演非常出色,沉浸式舞台要求他们不仅要展现精湛的演技,还要自如地与观众进行互动,甚至‘现挂’。这种表演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观演关系,让观众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和参与感。”娱评人钟楠观剧后表示。
让戏剧艺术变得更加迷人
近年来,沉浸式戏剧并不罕见,不少已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爆品。人们可以在《只有红楼梦》中开启通往太虚幻境的时光之门,感受虚空、迷幻的故事情节;在《津门往事》中追寻红色记忆,重温令人心潮澎湃的历史场景;在《雾起江州》真实文物建筑布景中感受古建筑的风云历史,体验硝烟弥漫年代的谍战故事……各地倾心打造的沉浸式话剧火爆上演,备受瞩目,并成功进入年轻人的视野,有的还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盛况。在沉浸式话剧中,观众阅读话剧剧本、身着特定服装、饰演话剧角色,在不同场景的转换中进行沉浸式体验。
观众的地位在沉浸式戏剧中无疑被大幅提升了。观众融入情节更快,言行举止甚至能够推进故事讲述,影响剧情走向,这种存在感万分奇妙。对此,场景设定显得尤为重要。创作者们需要精心利用声音、光线等辅助元素,打造调动视觉、听觉甚至嗅觉的多重沉浸体验。在如梦似幻或迷雾重重的场景布局中,带领观众感受身临其境的体验,进而深入理解角色的情感和故事的内核。
《大真探赵赶鹅》团队主创告诉记者,创排期间,他们在每个环节都做了极限实验——弱化剧场性,追求真实性,以电影美术的标准来置景,并且要满足有限空间里演员的表演动线及不同方位观众的全局视角。在声效方面,剧中的音乐和音效起到了绝佳的烘托作用。开场前的热情老歌,能迅速将观众拉进故事发生的时空,定下时代的基调。在剧情推进过程中,羊汤馆的喧闹声、歌舞厅的音乐等,都增添了环境的真实感和氛围感。投影在特定的位置显示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片段,还可能是案件的相关证据、人物的背景资料,观众借助这些多媒体展示更好理解剧情,参与到破案的过程中。
这类应用也让戏剧艺术变得愈加年轻、时尚,符合受众审美需求,与时代文化同步。在新空间中,呈现新技巧、新理念,也更充分地实现了艺术表现的多维度创新探索。“我们想让观众从剧场走向空间、全景全身心全感官沉浸其中享受,我们要把这个过程变得更加迷人。”《大真探赵赶鹅》团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小而美”可成大IP
“小而美”的小剧场表演为文化消费市场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的选项,成为促进文化旅游消费的新活力源泉。相关全球数据显示,2019年沉浸式娱乐行业规模达到618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沉浸式戏剧是增长最快的子行业,并在持续增长。
“在愈加蓬勃的文化消费力量的推动下,相信未来这一类型的创作会与各种艺术形式、文化元素相结合,包括传统戏曲、地方特色文化等,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作品,成为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力量;与旅游目的地相结合,打造新地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促进当地酒店、餐饮等消费,并从超一线城市逐渐向其他城市扩散,在更多地方落地生根。”文化学者齐飞表示。
随着市场作品数量呈上升趋势,如何在保证观众体验的同时保持艺术深度、如何规范市场以确保健康有序发展等问题,也值得思考。
“相关创作一定要重视故事的内涵和主题的深度表达。保证观众沉浸式体验的同时,不失艺术作品应有的深度和思想性。同时,如何在个体体验和社会价值之间找到平衡,也是沉浸式戏剧在艺术发展中面临的挑战。”齐飞说。不同观众的兴趣爱好、文化背景和参与意愿存在较大差异,一些观众可能对互动环节感到兴奋,而另一些观众则可能感到不适应或尴尬。如何设计出能够满足不同观众需求的作品,是未来相关创作者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热度上来了,市场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同类作品。这些作品在内容、形式和技术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比如,以历史为背景的沉浸式戏剧往往只聚焦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缺乏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解读。
“艺术创作始终强调的还是精品意识。”钟楠认为,沉浸式戏剧的创作须挖掘独特的故事题材和表现手法,打造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在保证剧本质量的同时,不应只关注沉浸二字的‘皮’,‘里’更值得深入研究,两者应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保持相得益彰。”
转自:大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