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净“双11”销量下滑 三成多厂商退出市场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2-07





  虽然北方已进入冬季,但空气净化器市场依然举步维艰。据奥维云网数据,在“双11”期间,空气净化器线上销量45.6万台,同比下滑33.8%,销售额为7.9亿元,同比下滑39%。同时,空气净化器厂商也逐步减少。数据显示,2016年,线上空净品牌数量多达699个,线下品牌数量117个,2018年10月,线上空净品牌数量减少至427家,线下品牌数量减少至103家,至少有35%的空净企业退出了市场竞争。
 
  空气净化器的野蛮生长来源于五六年前。有数据显示,2013年空气净化器的零售量、销售额增幅高达130.6%和162.7%。2014年,市场规模扩大,购买力逐渐稳定,但零售量和销售额仍然保持35.7%和31.7%的增幅。
 
  但随着空气净化器市场家庭拥有量的提高以及空气质量的改善,北京等主要城市空气净化器的销量也开始逐年下滑,根据中怡康的线下监测数据,2015-2017年,北京地区空气净化器市场零售量和零售额均呈下降趋势。2015年北京市空气净化器市场零售量占比达到21.9%,零售额占比24.7%;2016年则分别跌至17.2%和20.4%,2017年跌幅继续。
 
  而据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了解,原来在空气净化器市场爆发时期,有很多综合性的大品牌通过OEM方式大举进入行业,而现在市场行情惨淡情形下,一些大品牌也收缩了空净业务。
 
  “在中国市场上,大家能够看到有几百个品牌的空气净化器,这个行业入门门槛非常低。在南方,随便找一个生产净化器的工厂,在工厂里选一个产品,告诉他我要这款、贴上我的品牌,基本上你就可以进入净化器行业。”IQAir全球CEOFrankHammes说。
 
  但市场并非铁板一块,好产品依旧可以撬动市场需求。来自《电器杂志》的行业专家表示:“尽管现在整个经济环境不是很好,有可能出现价格竞争的情况,但总体来看消费理念并没有下降,对于企业来讲,创新一定要围绕在消费者需求的层面。”
 
  美国A.O.史密斯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公司总裁丁威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每个行业都有需要解决的行业难题。A.O.史密斯进入每一个行业的做法都是一样的,研发真正有价值、有技术含量、解决行业难题的产品。像A.O.史密斯甲醛净化器,不仅解决了室内甲醛难以消除的行业难题,并且将除醛效果可视化,塑造了除醛净化器的新标杆,市场占有率屡获前茅。
 
  FrankHammes也表示:“应该要意识到,当人在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就不仅仅是PM2.5。很多物质都能导致严重的室内空气质量问题,譬如装修材料和家具释放的甲醛、苯系物、TVOC、氨气、氡等,能导致过敏和哮喘,甚至致癌。因此,即便是PM2.5在中国得以控制,这个市场也能不断增长,因为我认为客户已经不再只着眼短期利益。”
 
  有关专家认为,空气净化器未来肯定是家庭的标配,随着技术的提升和消费教育的推进,国人观念肯定也会改变,不会再认为只有天气不好时才会用空气净化器。
 
  “真正的挑战来自产品持续创新,企业要不断用新技术解决行业难题和用户痛点。长期来看,走产品创新、技术竞争的道路,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王道。”丁威表示。
 
  转自:北京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空净行业发展快 新国标再次修订呼声高

    近日,行业内传出空净新国标将修订的消息。新国标实施才一年多,在规范市场发展、净化市场环境方面做了很大贡献,怎么刚施行没多久,就需要修订?
    2017-06-04
  • 空净市场难再

    空净市场难再"靠天吃饭" 增速放缓企业如何出招?

    空气净化器作为健康家电产品,与消费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伴随着消费转型升级浪潮,未来空气净化器将持续受到消费者高度关注。
    2018-02-11
  • 空净网购“高开低走” 净水行业仍在红利期

    空净网购“高开低走” 净水行业仍在红利期

    2017年空气净化器市场“高开低走”,年初雾霾肆虐,爆款产品一度供不应求。不过随着政府层面对环境管控力度加大,各项政策相继落实,“京津冀”等地区空气质量大为改善,“雾霾天”数量锐减,2017年空气净化器市场整体增速放缓。
    2018-03-03
  • 空净行业“转弯”:从除雾霾到解决室内空气污染

    由于雾霾的影响,2012年开始我国家用空气净化器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基本形成了以空气净化器、家用新风机、净化滤芯、净化治理服务、室内环境检测仪器,以及检验测试机构一体的产业链和质量评估体系。
    2018-10-1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