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萨达纳电器店内,销售员正在向顾客介绍海尔冰箱各项性能。
最新数据显示,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中国家电品牌销量已经占据印度家电市场份额的25%左右。中国家电品牌在印度快速增加,海尔、TCL、创维、美的以及刚加入电视阵营的小米和一加,纷纷在印度投资建厂或计划建厂,中国家电品牌加快了拓展印度市场的步伐。
越来越多的中国家电品牌进入印度并深入人心
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市中心的萨达纳电器商店内摆满了各类家电,其中最显眼的是中国海尔冰箱和洗衣机,成排的海尔洗衣机和冰箱占据了摆台的核心位置。在销售员库马尔引导下,顾客古普塔经过对比最后选择了海尔冰箱。
古普塔告诉记者,海尔冰箱设计新颖,他十分喜欢冰箱上的花色图案。店老板穆罕默德对记者说,海尔家电是店内销售最快的家电之一,除了具备价格优势外,海尔家电设计美观,采用了很多新技术,售后服务也非常好。
印度理工学院管理学院教授安纳德对记者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家电品牌进入印度并深入人心,这说明中国家电品牌日益受到印度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同时也表明中国品牌在技术、品质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经过长期的布局和经营,中国家电企业在印度正在迎来由量变到质变的巨大发展。今年以来,中国家电品牌在印度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截至今年8月,印度空调市场的增长为负10%,而海尔空调则实现了40%的逆势增长,海尔冰箱和洗衣机分别实现了95%和63%的增幅;同期TCL彩电在印度市场销售量增长120%。国际数据公司IDC10月发布的第二季度报告显示,第一季度推出的小米电视机到第二季度出货量增长了两倍,目前已稳居印度智慧电视市场第一品牌。
中国企业看重的是印度家电市场的巨大潜力。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萨奇夫对记者说,目前印度只有40%的家庭有电视机,29%的家庭有冰箱,11%的家庭有洗衣机,不足4%的家庭有空调。2017年耐用消费品的整体销售规模在1万亿卢比(约合155亿美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的家电需求迫切需要升级,很快将迎来新一轮品牌家电扩容。
这一点得到了中国家电企业的一致认同。海尔家电产业集团副总裁宋玉军指出,印度经济正快速增长,中产阶层不断壮大,社会城镇化水平日益提升,民众消费力持续改善,这极大推动了民众对家电刚性需求的增长。
促进本土家电发展,推动当地产业供应链转型升级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李柏军告诉本报记者,印度营商环境正不断改善,2014年印度营商环境还停留在133名,今年的最新指数上升至77名。与此同时,中国家电企业对印度市场的认知和经营策略日趋理性和成熟,看好印度具备的辐射中东和非洲的区位优势等,这进一步促使中国家电企业加快了开拓印度市场的步伐。
11月3日,美的集团投资135亿卢比(约13亿元人民币)的美的科技园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举行奠基仪式。美的计划未来5年将这一科技园打造成为家用电器、暖通空调和空调压缩机等产品的生产基地;10月9日,国内彩电巨头创维集团在新德里宣布向印度市场发布6款美兹牌产品,包括OLED电视和超薄LED电视等高端产品;9月7日,海尔在印度北方邦首府勒克瑙举行了印度北部工业园投资项目签约仪式,在北方邦大诺伊达地区规划了第二个工业园;今年2月,小米在印度发布了小米电视,一举走红。10月,TCL携智能电视新品亮相印度。印度《经济时报》日前报道,国美正在通过印度电商Flipkart推出电视、冰箱、洗衣机和厨房电器等,并计划在印度建立工厂。
创维海外营销总部总经理王泽军对记者说,创维2010年进入印度市场,目前在印度已经拥有500多个经销商和160个服务中心,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印度市场的投入。宋玉军给记者算了笔账,海尔去年兴建的普纳工业园为印度提供直接就业岗位超过3000人,间接超过上万人。北方邦第二个工业园将创造4000多个直接就业,上万个间接就业。两个工业园共计创造3万余个就业岗位,中国家电企业将为印度创造数万个就业机会。
安纳德表示,中国家电企业在印度投资设厂,促进了印度本土家电市场的发展。比如,海尔“不弯腰”冰箱就是针对印度市场的一种创新产品,十分契合印度人的生活习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生产“不弯腰”冰箱,这带动了印度本土家电行业标准的发展和消费者的新认知。此外,中国家电企业推动了印度家电产业供应链的转型升级。过去,印度市场的售后服务相对较慢,海尔等进入印度后,强调用速度和售后服务赢得消费者,扭转了印度人对中国家电产品的态度。
印度北方邦首席部长约吉在海尔第二个工业园签约仪式上表示,中企投资建立工业园将极大减少印度对家电的进口,助推北方邦经济发展。李柏军认为,中国家电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印度创造了大量税收和就业,有力支持了当地经济发展。(苑基荣)
转自:人民网-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