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世界 计利天下——全球视野下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1-10





  40万亿美元!
 
  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法新社、共同社等多家海外媒体敏锐地关注到这个不同寻常的数字。
 
  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日在进博会开幕式上首次宣布的,预示未来15年中国的进口额。
 
  数字的意义在于比较。有外媒算了一笔账:这个数字相当于去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近一半,约为最大经济体美国经济总量的两倍。
 
  如此大手笔!在2018年的黄浦江畔,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通合作,让人遐想无限……
 
  海之大,开放市场的国际承诺
 
  “大!”欧盟委员会委员安德柳凯蒂斯在进博会上这样回答记者关于中国市场特点的提问,“想想看,13亿多人不断增长的购买力!”这位欧盟主管卫生与食品安全的最高官员翻开双手,用力向下一顿,一脸兴奋。
 
  来到进博会现场的全球参与者,对于中国市场之“大”,有着毫无疑义的共识。深入一步,他们对于“大”,却有不一样的观察。
 
  “速度惊人”,西门子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赫尔曼首先想到这个词。“活力四射”,乌克兰农业部副部长特罗菲姆采娃如此形容。“饥饿感”,美国加州商会董事王易虹这样告诉记者。
 
  用词不同,背后的判断却可见共性——中国需求大势已具。
 
  本次博览会3600多家企业参展商中,食品及农产品参展企业数目最多,这符合“以食为天”的中国消费传统。即便是在食品之外的其他展区,同样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30万平方米面积,40万中外客商,这样的人气与活力令远道而来的各国商家惊叹不已。
 
  “不出十年,中国就将从目前的第15位变为全球第一大咖啡消费国,”谈到中国市场,巴西一家高档咖啡生产商营销经理何塞眼里闪着光,急切地想把产品介绍给记者。他说,以往巴西咖啡运到中国,中间要经过约10个链条,而进博会提供了绝好机会,中间成本有望大大缩减。中国市场“超大!美妙!”何塞的语气很像发现了金矿。
 
  人工智能、“会飞”的汽车、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展厅里“吸睛”的酷炫科技表明,中国市场里,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在同步发生。
 
  除了对更好产品的渴望,中国市场对服务的需求也在加速上升。在15年40万亿美元的进口额预估中,服务贸易占四分之一。
 
  中国商务部发布最新报告称,2017年中国服务进口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增长了11倍,全球占比从2.6%提升到9%,位列全球第二位。过去5年来,中国服务进口对全球服务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25.8%,是推动全球服务进口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中国服务进口将为全球增长提供新的“中国动力”,为世界繁荣带来新的“中国机遇”。
 
  中国欧盟商会副会长代开乐注意到,中国领导人讲话中提出了加大开放教育、医疗等领域。作为自由贸易概念的提出者和服务贸易大国,英国同样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英国国际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在进博会上对记者说,他今年已经五次访华,都是为了帮英国企业与中国客户“牵线搭桥”。
 
  据中金公司预计,中国有望在2022年前后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中国需求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习主席这个生动的比喻引起广泛国际回响。美联社、英国《金融时报》等各大媒体纷纷引用。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不虚不盈,万川归之。抗风险力强,市场容量巨大。中国经济对全球化的世界具有磁石效应,也呼唤着新的联通。
 
  桥之多,连接发展的世界通途
 
  中国是个善于建桥的国家,这次进博会让人想到“三座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进博会上发表的讲话备受点赞。
 
  “通往世界之桥”“通往繁荣之桥”“通往未来之桥”——这位重量级国际组织负责人的巧喻很有深意。40年改革开放,中国成就了自己,也改变了全球经济。
 
  站在上海外滩,一边是历经百余年风雨的西式建筑,一边是短短20多年崛起的东方财富,历史与现实在这里相遇。尽管耀目的霓虹灯已驱走黄浦江两岸的夜色,但中国毫无疑问仍处于发展爬坡阶段。繁华的外滩浦东固然是中国发展的明证,在更广袤的土地上,中国的发展和扶贫事业还是进行时。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一年半前,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说,“我们期待架设各国民间交往的桥梁,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发展不忘伙伴。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这次进博会上尤其重视与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对接。涵盖大量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沿线上,有50多个国家参展。全球44个最不发达国家,也有30多个获邀前来。每个远道而来的海外客人,都受到真诚欢迎和热情接待。
 
  拖着几箱芝麻前来的南苏丹出口商,带着几箱椰枣的阿尔及利亚客人,都是辗转万里,不辞辛苦。不管来自何方,每个人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的热望一样炽烈。
 
  大上海的舞台,同样向发达国家开发。走在展厅中,那些“镇展重器”和尖端产品,绝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的参展企业。来自美国加州代表团的企业家向新华社记者“诉苦”:“这次我们的展位不够大,明年一定要申请更大展位。”
 
  据博览会主办方介绍,由于申请非常热烈,2019年的进博会招展工作已经启动。
 
  从商品物流到贸易规则,从产品数量到服务质量,贸易专家发现,中国已经对全球贸易产生巨大积极改变。它带来的效果是就业、脱贫、发展。过去十年,中国在非洲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并进口了大量非洲产品,帮助非洲国家创造了超过13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的减贫成果令人惊叹。”刚刚从贵州考察后来到上海的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有感而发。他特别着迷于那里的农民利用电商脱贫,认为这样的经验可以启迪世界。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做大增量,而不是划分存量。进博会这样的国际贸易新举措,像一座巨大的“虹桥”,使世界进一步互联互通。
 
  路之阔,共享未来的全球梦想
 
  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的上海启迪世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路在脚下。
 
  “历史表明,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向世界宣告: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世界惊叹:这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在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的时候,中国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以实际行动回答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往何处去的疑问。
 
  同样支持自由贸易的国家和企业也以实际行动作出了有力的呼应:赴东方之约,享贸易盛宴!
 
  “进口博览会是一项创举”“行胜于言”“我们欢迎中国重申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我们已经收获了大单”,进博会上的海外官员、媒体、商家纷纷对记者说。
 
  上海美国商会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在华美国企业营商报告显示,尽管面临经济下行和贸易争端风险,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盈利依然可观,多数企业对在华经营仍有信心。
 
  机会属于那些瞄准大势、长期耕耘、与中国共同成长的国家与企业。
 
  日本派来了企业数量最多的参展商团,表示要更好地理解“中国需求”;“做中国人民喜欢的公司”,韩国三星公司在进博会展厅里打出这样的标语;“美美与共”,法国欧莱雅别具匠心地回应着中国信号。
 
  “我昨天在展厅里走了7.5公里,见了12位地方政府主管官员,签了一个又一个协议。”西门子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赫尔曼难掩兴奋。“中国市场如此之大,中国市场升级如此之快,我们加油都来不及。”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中国已经开启“世界工厂+全球市场”模式。进博会是中国为国际贸易发展史贡献的一大创举,更是在新时代为世界提供的又一项创新型全球公共产品,对中国、对世界,都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
 
  结世界良缘,计天下红利。中国搭台,全球唱戏,利益纽带使世界命运相连。互利共赢、共享未来的全球梦将顺应历史大潮,不断前行。(记者 姜微 刘丽娜 谢鹏)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