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外国展商看好中国市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1-08





“和中国互利共赢,一起‘合唱’”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外国展商看好中国市场

 

11月6日,俄罗斯演员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俄罗斯展区表演舞蹈。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 摄


  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简称国家展)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厅着重展示各国经贸发展成就和特色优势产品,目的是寻求商机、扩大合作,丰富中国市场。展会期间,本报记者来到俄罗斯、匈牙利、格鲁吉亚、埃及等展区采访。


  “将更优质的产品带给中国消费者”


  俄罗斯馆内人头攒动:一边是来自俄罗斯的少男少女们表演民族舞蹈,引得掌声阵阵;另一边是俄地方政府的招商宣介,不少客商前来问询。


  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是俄罗斯此次参加进博会的最大特点。共有40个俄联邦主体派出代表,占俄罗斯所有地区的近一半。俄罗斯会展协会公关主任阿扎德·卡雷耶夫说,俄地方政府与中方企业的签约仪式一个接一个。俄中如此浓厚的投资意愿既体现出俄中地方合作大有潜力可挖,也证明俄罗斯更加重视中国,希望与中国共同发展。


  俄罗斯出口集团国际业务执行副总裁安娜·比利亚耶娃表示,参展的俄罗斯企业约百家,参展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她指出:“俄罗斯企业在进博会中看到了商机,这就是他们如此踊跃参加的原因。两国领导人对俄中关系的关心鼓舞着我们。我们中心已经在上海设立代表处,希望帮助更多俄罗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将更优质的产品带给中国消费者。”


  “我们同中国的合作将越来越紧密”


  匈牙利馆的大屏幕上正展示着宣传片:静谧的多瑙河、金色的布达佩斯城堡、广阔的匈牙利草原……其中一句解说词说道:“我们不仅有古拉什和辣椒,还有鹅肝、葡萄酒以及工业创新。”


  “是啊,我们有好多可以带到中国来的东西。”匈牙利R—Bag物流集团商业经理科内尔·黑克纳斯特走出谈判室,看到记者,递过来一杯贵腐酒,“匈牙利的农产品、医疗器械和一些工业产品都很有竞争力。”原来,明年夏天东方航空公司将开通直飞布达佩斯的航线,R—Bag物流集团这次专程来参加进博会,希望同东航开展飞机货运业务合作。“匈牙利同中国的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同国航已经有合作,看得见每年匈牙利对华出口稳步增长,来自中国的进口额更是直线上升。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加深,我们同中国的合作将越来越紧密。”


  在科内尔看来,参加进博会不仅仅是为了向中国出口。这两天,他抽空参观了捷克、波兰、斯洛伐克等多个国家企业展台。“中欧国家体量都不大,但是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是无穷的。在和中国合作过程中,中欧国家不应当相互竞争,而应是协同互补关系。我们要和中国互利共赢,一起 ‘合唱’。”


  “双边经贸关系提质升级的契机”


  格鲁吉亚馆的外观让人眼前一亮:其外墙由一系列不同颜色的几何图案组合而成,其中附有对国家的简要文字介绍,馆内则播放着介绍格鲁吉亚优势产业的视频。格鲁吉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部的尼娅·拉兹玛泽说:“展馆采用富有现代感的设计,正是希望让中国朋友知道,格鲁吉亚重视创新发展和效率。”


  拉兹玛泽表示,格鲁吉亚共有52家企业参加进博会,很多是第一次来到中国。2017年5月,格中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于今年1月1日生效,这是中国在欧亚地区完成的第一个自贸协定谈判。拉兹玛泽信心满满地表示:“将有更多中国民众享受到来自格鲁吉亚的红酒、坚果等优质产品。希望进博会成为双边经贸关系提质升级的契机。”


  “中国是我们很好的合作伙伴”


  金光灿灿的图坦卡蒙雕像、威严庄重的法老座椅、雕刻精美的灯具和温润的雪花石饰品。埃及国家馆展台前人气颇旺,“一直想去埃及旅游,想去看看尼罗河畔的古文明,没想到在进博会上先一睹为快了。”来自河北交易团的一位代表说。


  “埃及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不过,埃及商品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还不多。这次参加进博会,我们就是想借助旅游和文化的桥梁,推动埃及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刚和几位中国客人结束洽谈,埃及姑娘维吉·迪纳高兴地告诉记者,她今天已经接待了10来拨中国客商,嗓子虽然有些沙哑,但很兴奋。


  作为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的投资顾问,维吉·迪纳此行一是想了解中国市场情况,哪些埃及产品适合中国消费者需求;其次,也希望吸引中国企业前往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投资。“出口商品和吸引投资这两方面,中国是我们很好的合作伙伴。”


  中非桥国际营销平台发起人、浙江工商大学教授赵浩兴告诉记者:“通过电商平台,我们可以便捷地把埃及乃至其他国家的产品引入中国,且这些渠道更适合中小企业产品的推销。我觉得,进博会实实在在为供需双方搭起合作共赢的平台。”(记者 管克江 谢亚宏 李琰)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