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彩电行业在市场销售“量增额降”的环境下承受了一定压力。同时,低价竞争在需求不旺的市场中也不再奏效。因此,在家电行业趋优消费的升级态势下,亟需聚焦用户需求,回归产品本质,找准用户“痛点”,以品质提升突破发展瓶颈——
今年以来,彩电市场销售“量增额降”态势明显,低价竞争挤压了企业盈利空间。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康佳、创维等彩电企业聚焦用户需求,回归产品本质,努力提升品质,以显示技术与人工智能为重点推进创新,紧抓消费升级新商机。
低价竞争不可持续
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为2260万台,同比增长3.6%,零售额规模为725亿元,同比下降2.0%。中怡康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额同比下降5.9%。对于2018年全年情况,研究机构普遍预测认为,国内彩电零售“量增额降”的局面仍将持续。
彩电作为成熟的家电品类,市场竞争极其激烈。据统计,在彩电业快速发展的30年中,大规模价格战超过20次,平均1.5年一次。今年,上游面板价格触底并未使彩电业盈利空间提升,各尺寸产品终端价格出现了历史最低价。
“彩电行业持续低价竞争问题不容忽视。”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彭健锋直言,当面板降价时,整机企业跟随降价,但当面板涨价时,整机价格却很难同步上涨。
在需求不旺的情况下,以低价刺激市场上量的效果日益衰减。据奥维云网(AVC)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彩电均价每降低1元,线上市场规模的增长为9479台,2018年上半年均价每降低1元,线上市场规模的增长为7956台。
与此同时,国内消费升级热潮涌动,家电趋优消费趋势明显。《新中产高端家电消费趋势白皮书》指出,低廉的价格已不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重点,是否拥有良好的品质和消费体验才是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奥维云网(AVC)线下监测数据则显示,高端彩电产品份额不断提升。2018年上半年,4K电视规模同比增长25.4%,OLED电视规模同比增长110.3%,激光电视规模同比增长241.5%,超轻薄电视规模同比增长109.5%,65英寸电视成为彩电销量占比增长最快的尺寸。
企业布局高端产品
面对提质增效的考验,国内彩电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近期频推新品,聚焦用户痛点,突出价值导向,发力高端市场。
比如,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在北京举行秋季新品巡展。康佳V1新品使用LG Display提供的原装OLED面板,并与世界知名品牌哈曼卡顿的音响系统联手。康佳R2新品采用特有的光学防蓝光技术,其背光源使用了最新研制的光学防蓝光LED灯珠,从源头杜绝了有害蓝光。
创维也动作不断,近期该公司宣布将全面从营销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型,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消费者提供品质科技产品。创维日前发布了3款搭载创新技术的OLED电视新品。在画质方面,创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画质芯片采用AI技术对图形实行搜索、识别和重构,能够还原极具现场感的高品质影像;在音质方面,创维实现了屏幕发声,做到了音画同步、音画同位、音画合一。
提升能力尽快破局
“彩电业是正在突围中的朝阳产业。”奥维云网(AVC)黑电事业部副总经理朱圆圆表示,2017年彩电业新进入品牌数量达到11个,2018年下半年预计还会有3家手机企业进入,彩电业所具有的高度吸引力可见一斑。
业界对彩电市场青睐有加,一个重要原因是该领域已进入新技术应用爆发期,新型显示技术日益展现出其在画质、形态、性能等方面的优势。在传统主流液晶电视发展日渐乏力之时,显示技术新宠OLED电视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主推阵营持续扩大。随着OLED的物理特性不断被挖掘,涌现出了各式各样的创新产品,艺术化、超薄壁纸、音画合一、可卷曲的产品形态成为最大的焦点。在提升分辨率方面,8K电视被消费者视为未来高端产品之一,供应端上游的面板企业目前已具备量产能力,8K将给电视大尺寸化发展带来强劲推动力。
与此同时,智能化为行业发展打开了新空间。2018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电视市场份额为45.8%,较去年同期增长28.2个百分点。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的应用热度攀升,康佳在电视新品上实现了订餐、查天气、订票等生活场景服务。据悉,该企业与合作伙伴人工智能公司蓦然认知就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带给电视用户更有价值和吸引力的服务达成共识,即先从人们的吃喝住行入手,打通服务和支付闭环,把语音支付交易变为现实,让用户享受到更方便快捷的服务。
面对新一轮结构调整,彩电企业能否胜出比拼的是核心竞争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至关重要。朱圆圆认为,未来电视业破局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三。首先,做好技术储备。电视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是产品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获得市场份额的主要动力之一。其次,加强品牌建设。在消费升级态势下,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品牌自身的价值。再次,提升效率。面对用户话语权不断增强的市场趋势,电视行业应基于技术升级与信息流动做好整合、提升效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转自:中国经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