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豫北平原、郑州北郊及新乡东大门的延津县,小麦产业久负盛名。该县在小麦产业领域曾一举创下六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家注册原粮商标、第一船出口食用小麦、第一家创立小麦中介服务组织、第一家制定地方生产标准、第一家实现大宗农作物产业化经营、第一家实现小麦期货经营。该县还拥有一串荣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从新乡市粮食部门到延津县履新不久的县长李泽宙,对延津小麦产业的优势可谓了然于胸。他自豪地说:“延津县是‘中国第一麦’的故乡,从气候条件、土壤优势到交通区位,从种植再到深加工,延津小麦产业的发展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具有独特的品质和优势。”
李泽宙介绍说,在种植方面,目前全县优质小麦种植面积105万亩,其中优质强筋小麦50万亩,被原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全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牌创建示范区”。以“延津小麦”为主的“新乡小麦”品牌价值97亿元,荣登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延津县被原农业部评为“全国小麦全产业链产销衔接试点县”“国家优势制种基地县”。“延津小麦”同时还与“延津菠菜”一起被原国家工商总局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该县与贵州茅台集团共建有机小麦基地2万亩,“国酒茅台”酿入了延津成分。
延津小麦产业缘何这样强?种子产业支撑小麦产业发展。延津是黄淮海麦区著名的种子基地县,2016年4月该县被原农业部确定为国家优势制种基地县。在种业发展中,延津县转变思路,积极与大专院校、品种权威单位联姻,培育优质品种。延津种业已成为延津小麦产业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全县每年小麦繁种面积25万亩左右,产种子达2亿斤左右,远销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等省份,已成为当地增加农业收入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标准化种植确保品质提升。该县坚持把优质小麦的品质放在首位,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突出“优质”发展,加强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科技学院等科研院所及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合作,制定了《小麦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规程》并升级为河南省地方标准,在生产管理环节实行“五统一”模式,保证了小麦的内在品质,大大提高了延津小麦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收储加工产业拉动小麦产业发展。我们积极引导中原粮食集团、益海嘉里、豫粮集团、金粒麦业、克明面业、茅台集团有机原料代理商等用麦龙头企业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对接合作,根据企业需求,签订订单种植和单仓收储,落实优质优价,把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推动产销一体化发展。”李泽宙说。
“延津县食品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是与延津‘中国第一麦’分不开的。”李泽宙继续介绍说。该县食品加工产业园是新乡市唯一一家以食品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园区,建有河南省面粉及制品检验中心,目前已入驻克明面业、精益珍食品、百川食品、云鹤食品等48家知名企业,已形成了从原粮生产到精深加工再到餐桌经营的产业链条。延津县克明面业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挂面生产基地;“精益珍”品牌是全国沙琪玛类第二大品牌;“笑脸”和“新良”品牌分别是全国冷冻面点类和专用面粉类三大品牌之一。
随着“三区一群”省、市国家级战略(平台)建设的深入推进,新乡大东区聚力开发,新延一体乃至郑延一体等发展潜能加速释放,延津凭借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及延津小麦、土地、生态和黄河故道文化等“比较优势”,为对外开放、创新发展、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该县提出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新国道107为依托,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生态链、景观路、产业带,推进先进食品加工专业园等“五园四镇”建设,着力构建主导产业突出、基础设施连通、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在打造优越“硬环境”的同时,该县更加注重“软环境”打造,强化服务功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真正做到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切实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
“目前,鲁花集团投资10亿元的面粉加工基地、投资5亿元的花生油生产加工基地已全面开工建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延津‘中国第一麦’的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步伐,同时,支持引导骨干企业大力发展专用粉、强化粉、预拌粉等小麦精深加工产品,积极开发营养挂面、小麦膳食纤维等中高端面制品,构建‘小麦—优质面粉—中高端面制品—副产品综合利用’的产品链;加快速冻方便、饼干烘焙等特色食品生产,依托现有骨干企业,积极引进冷链食品企业,扩大速冻米面食品规模,大力发展炒饭、面条、油炸食品、烘焙食品、微波套餐等传统特色主食食品;加快完善研发设计、网络营销、物流配送等关键环节,不断提高延津食品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为延津县乡村振兴、为河南‘国人厨房’添彩。”李泽宙平和的语气中充满信心。
“中国第一麦”,正以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的产业支撑作用。(李海旭 马丙宇 通讯员 崔兴辉 李建彬)
转自:河南日报农村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