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促进减贫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0-13





  作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承担着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这其中,旅游在减贫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尤为引人关注。2018年,世界旅游联盟发布了《世界旅游发展报告2018——旅游促进减贫的全球进程与时代诉求》。这一报告指出,旅游业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的作用,已经从辅助角色发展为关键推动力量。2019年9月19日于中国杭州召开的“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上,世界旅游联盟发布了《世界旅游发展报告2019——旅游促进减贫的产业植入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指出了以产业植入和文化建设推动旅游减贫深入发展,进而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旅游业已成为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国家层面,旅游业已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推动减贫的重要产业


  当前,进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游客占到全球旅游市场份额的一半,旅游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经济增长的机会。世界旅游组织报告指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旅游业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以上。在非洲,旅游业产值占非洲大陆国内生产总值的8.1%,为非洲创造了2000万个以上的工作机会。在中国,2011年以来,中国通过乡村旅游已带动1000万人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占贫困人口的比重超过10%。


  从地区层面,旅游发展对特定贫困地区脱贫做出了难以替代的贡献


  贫困地区的贫困往往源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文化保守。在这些地方发展传统工业和农业难以取得好的成效,而发展旅游业则可能具有某些优势。因为很多贫困地区虽然交通闭塞,但具有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自然生态,也因此保留下来很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多样的民族民俗文化,这些对于现代旅游者来说恰恰具有很强的吸引力。201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联盟在意大利罗马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举办了“中国旅游扶贫推介会”和“中国旅游扶贫图片展”,会上我们分享了来自中国贵州从江县的旅游减贫案例,从江县拥有适于发展旅游的良好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这是旅游减贫能够在从江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从个体来说,旅游作为服务性行业,很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不高,能够给当地贫困人口提供丰富、多层次的就业,特别是在促进妇女、低学历人群就业以及当地居民就地就业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发展旅游给很多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口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径。例如世界旅游联盟会员爱彼迎在部分地区实施的旅游扶贫试点,以爱彼迎全球网络平台为基础,将少数民族村寨分散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与全球旅游市场信息进行有序对接,同时联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构建“旅游业+农业+商业”的全链条产品体系,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现代民宿,引导贫困村户参与民宿经营项目,发挥其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有效地带动了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回流和素质的提高。


  从产业层面,旅游业对贫困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带动作用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和一二三产都能形成广泛关联,对产业链的形成和地区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因此在很多贫困地区,旅游业不仅本身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且有力带动了很多其他行业的发展,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世界旅游联盟联合世界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联合发布“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我们三方通过各自渠道征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旅游减贫案例,按照可以量化的减贫效果、创新性、可复制性和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标准确定。两年间我们共确定了101个经典旅游减贫案例,虽然这些案例的实施主体有政府、有企业、有社会组织,但都发生在贫困地区,通过各自不同的模式,带动了贫困人口的就业和产业的发展。


  旅游发展也带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提升,服务游客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一方面,游客的到来是贫困地区发展旅游的起点,为解决游客进入的便利性和在当地的生活问题,政府和相关组织会优先支持建设公共交通、给排水、电力通讯、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旅游发展给贫困地区带来了收入,部分弥补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不仅意味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提供了更多生产上的可能性。


  贫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旅游业本身的发展升级带来了新的模式。在《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中,有来自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众多案例,通过在减贫地区发展旅游业,形成了很多创新的模式和业态。例如在中国,随着贫困地区对旅游产业的重视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业态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将旅游的注意力从城市转移到乡村。根据中国有关部门的数据,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次已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旅游减贫事业客观上促进了旅游业本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从文化层面,旅游发展促进贫困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


  在很多贫困地区,有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一方面由于不为人所知,其价值得不到重视和体现,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资金进行保护。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很多传统风俗、生产生活方式、节事、手工艺、地方戏曲表演等濒临消失。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之一,旅游的发展则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使得其获得新生,并在和旅游者的互动过程中得以创新发展。在中国贵州的丹寨县新建的旅游小镇上,新建了59家特色手工艺品商铺,包括民族手工产品、民俗活动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展现和传承。在中国云南丽江,素有“音乐化石”之称的纳西古乐一度有失传的危险,旅游业的发展则让其重获活力,很多旅游者慕名前往聆听。


  从社会层面,旅游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的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任务。很多贫困地区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显现出了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家庭离散化的态势。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有效地吸引劳动力的返乡回流。家庭的团聚和收入的增加让很多家庭问题得到解决,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游客为贫困地区带来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现代的文化理念、管理理念。很多贫困地区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居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意识得到了加强,政府治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从生态层面,旅游发展能够为贫困地区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


  旅游者看的是风景,体验的是环境,从根本上,旅游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不冲突。而且,随着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者越来越多,良好生态环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更加突出。因而,在开发适度、经营管理得当的情况下,旅游发展不仅不会对旅游地环境造成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能够为生态环境改善创造条件。一方面,旅游发展带来的收入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提供了资金;另一方面,旅游发展让当地居民看到了生态环境的价值,从而自觉成为生态环境的守护者。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旅游活动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很多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总体上比较优越,但是由于贫穷落后,也存在森林砍伐、开山挖石、垃圾随意堆放、污水直排、土壤污染等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发展旅游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以上从六个方面简单阐述了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业能够为国家、地区、产业、文化、社会和生态带来巨大、深刻的变化,推动这些方面可持续的发展。尽管当前旅游业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产生了一些有待解决的矛盾,但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依然非常强劲。世界旅游联盟的使命是“旅游促进和平、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减贫”,人类社会对于旅游业促进和平、发展、减贫的责任和能力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期望。我们有信心,也有使命将更具责任感的旅游业带入新的时代。


  转自:人民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让“双创”成为旅游业发展驱动力

    随着我国旅游业由开放驱动、市场驱动和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在立足旅游消费需求基础上,要不断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要素组合,倒逼旅游供给侧的改革
    2017-03-20
  • 中国旅游业竞争力升至全球第15位

    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发布的《2017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上升,在全球排名升至第15位。
    2017-04-12
  • 拿什么消除游客“差评”?——江苏旅游业调查

    江苏拥有不少5A景区。日前,一份来自清华大学的第三方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首季度,江苏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达82.81分;该省下辖的13个设区市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均在80分以上,实现并继续保持“全域满意”水平。
    2017-04-18
  • 厕所革命计划收官之年:为旅游业带来哪些改变?

    “旅游要发展,厕所要革命。”一个小小的厕所,影响着游客的出行体验。自2015年初以来,各地开展旅游厕所革命的实践,为我国旅游业带来了许多改变。目前,全国已经完成新建、改扩建厕所50916座,占三年行动计划(共5 7万座)的89 33%。
    2017-04-2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