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就想着假期带父母一起去海岛旅行,但是春节期间北京—沙巴仅往返机票要7000多元,而节后‘机票+酒店’的6天5晚自由行才五六千元,我毫不犹豫就定了。”在北京工作的山西姑娘吴小玮很期待3月份陪伴父母开启这段旅程。
春节假期过后,机票价格进入下滑通道,像吴小玮一样选择错峰出行的游客不在少数。有业内人士分析,春节后至清明小长假的一段时间,国内外许多旅游目的地迎来传统淡季,往返机票、当地酒店和旅游产品费用等甚至可能跌至“白菜价”。
记者从携程等订票网站了解到,2月9日起,飞往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机票价格逐步降至3至5折水平,部分航线较春节前最高下降超七成。以今年春节最热门目的地之一的三亚为例,春节前一周,北京、上海等主要出发城市飞往三亚的机票中经济舱机票基本售罄,只剩下头等舱和公务舱。但从春节假期后半段开始,飞往三亚的机票价格降幅超过70%。
伴随着机票价格“大跳水”,错峰出游迎来好时机。携程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月份十大错峰游热门目的地出炉,西安、重庆、成都、三亚、昆明、杭州、南京、厦门、哈尔滨、珠海纷纷上榜。
与此同时,随着多个目的地气温转暖,“赏花游”旺季即将到来。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磊介绍,为抓住这一契机,今年中青旅遨游网在往年赏花主题产品基础上,推出了涵盖国内华东、西藏、云南、台湾以及日本、荷兰、美国、德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景点的赏花胜地,并同步推出了欧美赏花产品立减1000元等优惠。此外,不少旅行社也打出“错峰出行”招牌,标出颇具吸引力的产品价格吸引游客。例如,新加坡5日自由行2599元起,柬埔寨5至6日包含机票+住宿的自由行只需2700元左右等。
对于旅游市场“淡季不淡”的现象,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吴丽云分析,从消费端来看,这反映出旅游正成为我国民众常态化的生活方式,也反映出旅游者的旅游出行更趋理性,更追求性价比和品质感。从供给端看,则反映出淡季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和完善,激发了新的旅游消费需求。
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带薪休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淡季不淡”打下基础。“旅游业的真正繁荣应该是带薪休假制度的全面贯彻和落实之后,那时,人们就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喜欢的时间出行了。”
当然,在节后出行大军中,退休的中老年人可谓名副其实的主力军。“我和老伴儿从来都不在假期出门玩,人多,还贵。我们定了4月从北京去广东的10日游,吃住行全包,一个人才3000多元。如果有时间,我们还想坐高铁去香港看看。”在60多岁的张阿姨看来,错峰出行非常划算。
“时间更充裕的中老年游客倾向于在传统旺季后的价格‘跳水期’出游。”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何建民认为,“相较于旺季时景区景点里‘人山人海’,在淡季人们观光休闲体验更从容一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愿意错峰出游。”
2019年春节假期最大的亮点是文旅深度融合。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调查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比例分别达40.5%、44.2%、40.6%和18.4%,观看各类文化演出的游客比例达34.8%。近日,马蜂窝旅游网发布《2019春节出游趋势报告》说:“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不断成长,春节的旅游方式正在发生变化。2019年春节期间,新年相关的民俗文化成为游客出游的新热点。”
如今,春节假期虽然结束,但很多地方的新春“文旅大餐”仍在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将持续至农历三月初三(4月7日);为期66天的2019年“西安年·最中国”活动将持续至3月初;四川省自贡市的灯会将持续到3月底……这些产品丰富了传统淡季的文化旅游市场,也使淡季旅游更具吸引力。
“春节期间我没去故宫‘过大年’,但是节后的大雪却让故宫美成了‘紫禁城’。我计划节后找一天,最好能赶上下大雪的时候去看看,体验下错峰‘过大年’。”北京市民刘莎说。
对于如何做好淡季旅游市场,吴丽云从供给角度给出建议,“向时间要效益,做好四季旅游和白(天)+夜(晚)旅游。”相关部门要通过对科技应用、策划创意、主题概念的挖掘,不断创新淡季旅游产品,并借助好的营销宣传,带旺淡季游。值得一提的是,夜晚是游客消费的重要时段,要通过夜间旅游产品开发,让游客留下、住下,从而提高游客对目的地城市和旅游企业的贡献率。建议旅游消费者充分利用带薪假期、探亲假、调休等多种方式,提前做好规划,错峰出行。“可以尽量‘趋冷避热’,选择资源品质不错、市场知名度相对不高的目的地和景区出游,避免出游时看人头的窘境。”吴丽云说。
“其实,选择错峰出行是更加重视旅行体验、服务质量,也是更加理性和聪明的做法。”周卫红说,今年3月,她将和自己的几个闺蜜去日本香川看“大海樱花”,“我们喜欢去稍微小众一些的地方,与艺术相约,与春天相约。”(记者 王洋)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