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装备行业还需快马加鞭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4-29





  日前,在中油油服2019年更新钻机技术协议签订仪式上,宝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与渤海钻探、长庆钻探、西部钻探等钻探公司签订了2019年更新钻机技术协议。这仅是油气装备行业抢抓机遇的一个缩影,随着采油、天然气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油气装备企业正在成为受益者。但在机遇面前,油气装备行业发展压力依然很大,仍处于爬坡阶段。业内人士表示,油气装备行业必须坚持制造和服务双轮驱动,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竞争激烈加快转型


  吉林元隆化工装备公司负责人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企业国际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明显,装备制造企业的竞争范围、竞争对手、竞争规则更加国际化,竞争方式和合作模式也更加多样化。


  他说,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以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国内油气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据了解,与卡特彼勒、丰田、西门子、GE等先进制造企业相比,我国油气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理念、思路、方法还有很大差距,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益化、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方式需要加快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在产业价值链中总体处于中低端,仍然以传统生产方式和粗放型管理模式为主,产品种类多、门类杂、价格低、竞争力不强。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装备制造市场竞争激烈,低价恶性竞争屡见不鲜,同时企业发展又面临创新能力不强、多数产品盈利能力低等问题,单纯靠卖产品不足以支撑企业自主发展,开展服务型制造,通过研发、设计、服务等价值创造能力高的环节,可以系统性拓展和提升企业的产业价值链,提高企业整体盈利能力,重塑企业竞争新优势。


  李先生认为,我国正在实施新一轮油气勘探、老油田产能提升、页岩气大规模勘探开发、天然气业务快速发展等战略部署,为油气装备制造业务的大发展打开了难得的市场空间,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业内专家建议,面对新形势,油气装备制造企业迎来了深入推进精益管理和服务型制造的历史机遇期,要在现有基础上守本开新、谋新求变,以精益管理推动企业生产优质产品,用“制造+服务”的新模式拓展业务能力、提升客户价值,助推装备制造企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


  做优主业提升服务


  丰源机械制造公司经理郑佳厚表示,油气装备行业在做好主业同时,要积极探索提升项目服务质量和层次的途径和方法,两条腿走路,实现“制造+服务”的新突破。


  郑佳厚举例说,在输送装备领域,要加快推进金属制品实验及无损检测技术服务、超长管定制化服务、钢管检测及防腐技术服务等项目;要积极运作管网应急保供、管道球阀检测服务等项目;要积极探索钢管工厂化预制等项目,以实现项目增值。


  此外,油气装备企业在油气井管领域,可以开展油套管工厂到井场服务及油套管修复等项目;在钻井装备方面实施钻机、钻具、钻头及钻杆租赁服务,钻具维修及检测,钻机升级改造、固控+井电配套服务,油田特种车一体化服务等项目;积极探索钻修井机设备远程监测、诊断及备件供应一体化试运行平台。


  李先生说,我国采油装备市场前景广阔,可以在三抽+电机一体化服务,新型数字化抽油机推广,抽油机及电机再制造,潜油电泵一体化服务,注水泵包站服务,注汽锅炉一体化技术,“在线监测、故障报警、智能排采、减人增效”三抽一体化服务等项目上做文章,努力延伸服务深度和广度。


  对标国际多措并举


  吉林道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迟宝淳说,当前国家大力提倡智能油田、智能炼厂、智能管道,油气装备行业要适应“提质、提速、提产、提效”的新需求,积极推进“产品+服务+互联网”深度融合,以“两化融合”推动业务再上新台阶。


  迟宝淳说,油气装备行业研发适应用户需求的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用户所需的新项目,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强力支撑“制造+服务”业务逐步深化;掌握现场需求,第一时间反馈信息,认真归纳梳理分析,形成对市场新需求、新标准、新趋势的准确判断;通过专项攻关、专题研讨、个性化设计、有针对性的研发,不断提高项目质量和服务层次,推进“制造+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技术和市场支撑,企业还要对标国际先进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管理,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要大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把视角放得更宽广一些、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社会资源效用,在交流合作中创新,在相互借鉴中提升,在拓展市场中共同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油气装备行业要加强“制造+服务”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打造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标准化服务团队,走出依靠科技强企、人才强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记者 赵淑玲)


  转自: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