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领先的环境修复综合服务商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
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4,661.03万元,近3年收入整体规模保持了增长,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至23.61%,为3年来最高水平,资产负债率降至55.46%,资本保值增值率122.67%,表现出稳健发展态势。
2023年,建工修复在传统污染土壤修复业务持续稳固的基础上,着力增强专业化服务平台的品牌效应,新业务类型项目比重逐步加大。
在云南连续中标多个亿元级矿山修复项目,打通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与老矿区生态恢复治理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固废利用+矿山修复”业务成为表现亮眼的增长点。
以京津冀地区为起点,快速进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延伸土壤污染防治业务组成,进一步辐射水生态治理类项目、垃圾填埋场治理类项目等,提升公司系统解决能力。
此外,公司围绕油泥处置、农业盐碱地生态修复、固废、危废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扩充生态产品供给,丰富专业服务组合,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报告期内,建工修复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加7.35%,积极开辟科技新赛道支撑新应用、新场景。
公司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使应用场景广泛的直接热脱附工艺节能降耗2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新研发了具备分段加热及强制机械清焦的间接热脱附技术与装备,研制出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工程化应用的生物修复一体化智能装备,研发了原位热强化耦合化学氧化/还原修复技术,为未来绿色低碳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进行了前瞻储备。
在依靠创新延伸服务链价值链方面,公司近年来依托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打造开放型产学研用平台,基于课题研究及修复工艺实战经验积累,累计获得境内外365项专利授权,位居行业前列,2023年公司成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复核认定。
当天,建工修复还发布了首份ESG报告——《2023年度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报告》。报告全面展示了公司在响应国家战略和“双碳”目标上的系统性工作进展,全方位体现了公司在完善企业治理、履行社会责任、践行保护环境的举措和未来规划。(经济日报记者 顾阳)
转自: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