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GDP)296299亿元,同比增长5.3%;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货物进出口总额101693亿元……我国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开局良好。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4月16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突出做好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工作,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持续用力,政策效应不断显现,生产需求稳中有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市场信心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四个关键词看开局
“一季度经济运行指标数据表现不错,我想用‘持续回升、起步平稳、稳中有进、开局良好’四个关键词来评价。”盛来运表示。
“持续回升”体现在生产需求主要指标回升向好。从生产来看,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0%;第三产业同比增长5.0%,在去年服务业高基数增长的基础上继续稳定增长。从需求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进出口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
今年一季度,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四大宏观指标体现“起步平稳”。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去年四季度增长5.2%;就业指标稳中向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去年一季度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国际收支总体平衡。
“‘稳中有进’,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在实现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也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盛来运介绍,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去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5.5%;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1%;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增长5.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2%。
“第四个关键词是开局良好。正是因为经济持续恢复、起步运行平稳、稳中有进,所以实现了经济良好开局。从各个经济运行主要指标看,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增强,市场活力增强,市场经营主体信心持续提升。”盛来运分析。
工业经济回升向好
第二产业增加值109846亿元,同比增长6.0%;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比去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一季度,工业数据十分亮眼,工业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对此,盛来运分析,一方面,从去年到今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培育发展新动能”等,对增强企业生产动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提升企业发展信心都产生了积极效果。今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8%,比上个月提升1.7个百分点,大中小企业的PMI都同时位于50%的临界值以上,表明企业发展信心在增强。
“另一方面,内外需都有回暖的积极变化,支撑了工业经济增长。”盛来运告诉记者,从外需情况来看,一季度货物出口同比增长4.9%,比预期要好,工业品出口交货值为0.8%,比去年四季度回升了3个百分点;从内需角度看,一季度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比去年全年回升了4个百分点以上。
“以上支撑工业回升向好的几个原因在今后一个时期会继续发挥作用,所以工业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有望继续保持,同时也要注意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进一步巩固基础。”盛来运表示。
消费发挥重要引擎作用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此次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27亿元,同比增长4.7%;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5.5%,其中消费的贡献率是73.7%……“可以说,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盛来运表示。
盛来运介绍,一季度,实物消费总体稳定,包括食品消费、日用品消费等相对比较稳定;服务消费较快增长,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0.0%,比商品零售高6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2.7%,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43.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线上消费持续强劲,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8053亿元,增长11.6%,线上销售不断刷新销售纪录。
如今,居民消费不断升级,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盛来运介绍,一季度,居民升级类消费持续向好,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4.2%,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3.2%,都处于10%以上,消费升级呈现向好趋势;假日消费持续火爆,春节、清明节出行人数、旅游收入都已超过2019年水平,同比增速都是两位数;绿色消费也深入人心,一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超过30%,3月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达41.6%。
“这些数据显示了消费领域持续的活力,也呈现出消费发展的新趋势。”盛来运表示,从未来的情况看,支持消费的有利条件仍在增多,消费持续向好态势有望延续。(记者 杨桐彤 董蓓)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