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幸福赋新能——中国石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特别报道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9-15





  这是一个个油气为人民幸福赋新能的故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人民奋斗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新征程上。


  百万石油人始终牢记,中国石油是党的中国石油、国家的中国石油、人民的中国石油,一切工作、一切奋斗都要紧紧围绕为党为国为人民。


  我们始终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人民福祉紧密相连。


  为人民幸福赋新能,我们尽最大的力,以高品质的清洁能源供给,不断提升美丽中国的绿色指数。为人民幸福赋新能,我们用最暖的情,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公益事业中勇挑重担,筑梦未来。为人民幸福赋新能,我们献最真的爱,在一场场自然灾害中,用勇敢逆行守护“山河无恙”。


  暖心的故事


  高品质的能源,是构成美好生活的重要元素。中国石油用优质足量的油气供应,来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为人民美好生活赋能。


  为人民幸福赋新能,体现在百姓生活的用气无忧中——


  西藏不产一升油、一方气,也是全国唯一未接入天然气管网的地区。2011年10月,世界海拔最高的拉萨天然气站建成投产,中国石油用LNG槽车将青海涩北气田的天然气运送到拉萨。


  有了稳定的天然气供应,2012年,拉萨市逐步拉开了集中供暖改造的大幕。中国石油千方百计加大天然气供应力度。10年间,拉萨市年用气量从2012年的不足100万立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5400余万立方米。源源不断的天然气输送到千家万户,烧热了藏民的炕头,也温暖了藏区人民的心窝。


  藏区温暖,背后是石油人付出的艰辛。送气之路从格尔木到拉萨,全程1000多公里。一路上,车队要穿过可可西里无人区、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


  让雪域高原享受到时代发展的红利,石油人十年如一日在这条路上坚守。10年来,满载着LNG的槽车,已经成为青藏高原上“流动的天路”。


  “小时候烧红柳做饭,后来烧煤,都是灰头土脸。现在用天然气,出门前都不用再洗头了。”在新疆居民艾麦·艾买提的记忆里,“气化南疆”对生活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石油不断扩大“气化南疆”规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让发展成果惠及新疆人民。如今,南疆有超过600万群众用上清洁燃气,结束了延续千百年的“柴薪时代”。


  为人民幸福赋新能,体现在万众期盼的碧水蓝天里——


  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张家口太子城场馆点燃了百年冬奥历史上首支绿氢火炬。跳动的火苗背后,是中国石油绿氢科研攻关团队近一年来的倾情付出。


  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是北京冬奥会呈给世界各国运动健儿的礼物,也是在向世界传递“绿色办奥”理念。为了绿色冬奥,中国石油不遗余力地提供绿色清洁能源:上下游协同发力,全力向京津冀地区供应天然气;率先实现清洁油品升级,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京VI_B油品技术攻关,让北京地区提前进入京VI_B时代;最短时间建立起制氢装置并组建科研团队研发高纯度绿氢……


  绿色供能,不仅体现在国家盛会中,更出现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里。近10年来,中国石油连续5次油品升级,每一次都走在行业前列;近10年来,中国石油一批批关停位于自然保护区的油井,建成国内首条零碳沙漠公路;近10年来,中国石油加速从单一的油气企业向“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


  守护绿水青山的路上,石油人从不忽视每一个点滴细节,因为他们深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为人民幸福赋新能,体现在工业生产的点滴改变中——


  广东清远是我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源潭镇工业园有10余家企业产出的陶瓷出口到世界各地。如果问到这里陶瓷的优点,工人师傅会骄傲地说:“我们烧的陶瓷,比大理石还要坚硬,色泽也好。”


  这是使用天然气烧制陶瓷的成果。2012年,中国石油铺设了一条14公里的燃气管道,将天然气引入各个陶瓷工厂。


  “以前每天清理煤渣,脏不说,煤灰尘进入肺里,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用了天然气,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陶瓷厂烧炉工人朴实的话,见证了天然气给这座工业城市带来的改变。


  油气惠民生,不仅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更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10年风雨路,中国石油在每一个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瞬间默默向前,用担当和情怀,书写了一个个新时代能源保供的故事。


  逐梦的故事


  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世代追逐的梦想。在奔向小康生活的路上,石油人用真情和付出,为人民实现更高更远的理想。


  为人民幸福赋新能,体现在帮助人民摆脱贫困的行动中——


  2017年8月,霍党生、霍油生这对藏族宝宝先后诞生于西藏双湖县,他们的出生创造了“世界最高海拔剖宫产手术”的医疗奇迹。主刀完成这两场手术的,是中国石油援藏医生霍志平。过去5年,两位高原宝宝和他们的家庭见证了中国石油援助双湖的点点滴滴。


  双湖县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自然条件恶劣且经济落后,被称为“人类生理极限的实验场”。中国石油先后投入4.5亿元改善当地生活条件。如今,已实现搬迁重建的双湖县,医院、学校、市场等一应俱全,当地居民过上全新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石油在全国各地的扶贫成果全面开花。


  ——在广西贺州市,因为疫情,1000多户蜂农产品滞销。中国石油借助全区加油站和线上平台全力为蜂农代销滞销蜂蜜。几个月后,蜂农们紧皱的额头舒展了,脸上爬上了笑容。


  ——在河南台前县,王春香等贫困家庭的妇女面临着撇下孩子外出务工的困境。中国石油援建的民宿,让她和50多位村民能在家门口上班,家里的孩子也摆脱了留守的命运。


  ——在福建长汀县,多年前因为水土流失严重,庄稼收成差,当地生活重度贫困。如今,中国石油种下的“万亩林”让长汀县摘掉“贫困帽”;许多贫困户靠着旅游经济发家致富……


  为人民幸福赋新能,体现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


  去年5月,刚结束了3年扶贫工作回到单位的华北油田干部于晨光,又被756户村民的联名信请了回去。再次返回马庄村,56岁的他决定将退休前的时光交给乡村振兴事业:“奔小康的路上,我想再陪乡亲们走一程。”


  这是石油人的情怀。


  2021年2月,中国石油成立“乡村振兴和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大批石油扶贫干部放弃城市生活,接续奋斗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从“对口帮扶干部”到“扶贫干部”再到“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变的是名字,不变的是责任与使命。


  为人民幸福赋新能,体现在奉献大爱的公益活动中——


  今年7月,来自河南信阳的黄思阳从名校毕业,计划回到家乡去做一名人民教师。她说:“如果没有‘旭航’助学项目,我可能在4年前就辍学去打工了。”


  为寒门学子筑梦,为明日希望“旭航”。从2015年起,中国石油在河南、河北、四川等8省联动开展“旭航”助学,截至2021年,先后支持3316名学子完成高中学业,其中1543名学子考上一类本科。


  病有所医,守护民生福祉。为了让贫困地区百姓获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中国石油在全国各地开展医疗帮扶项目,组织医疗队深入贫困地区定期开展医疗巡诊、义诊进村等活动,受益民众超过10万人次。


  在山地占总面积93%的贵州省,中国石油瞄准“黔道难”的痛点,修建龙马公路,结束了村民们祖祖辈辈肩挑背扛、翻山越岭的历史。当地百姓说,这条路,连接了山区人民与外界互通的梦想。


  每一个故事,都像一部生动的电影,但每一个故事都不是电影。它们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是中国石油为人民美好生活而作的不懈努力。


  守护的故事


  “人间皆安”,是美好生活的理想状态。每当自然灾难来临,总有平凡的石油人逆行而上,以“微光之力”守护着灾区人民的这份理想。


  为人民幸福赋新能,体现在地震之中一道道震不垮的“生命线”上——


  今年6月10日,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发生5.8级地震,四川销售公司紧急调派油罐车和工作人员赶赴震中。一位灾民说:“看到中国石油的车来了,我们心里无比踏实。”


  灾区人民的安全感源自过去多年中国石油在一次次地震中的英勇表现。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玉树地震、芦山地震……从灾难发生时的应急救援到灾难之后的恢复重建,都能看到“宝石花”的光芒。有人曾说,中国石油筑起了一道震不垮的“生命线”。而我们知道,石油人所有的努力,都是为让灾区人民的记忆中少一些悲痛,多一份阳光。


  为人民幸福赋新能,体现在洪水肆虐时一道道坚固无比的“防洪堤”——


  “灾难面前,我们都是河南人!”这是参与郑州“7·21”洪灾救援的石油人的金句。


  2021年7月,河南遭遇百年不遇特大型洪涝灾害。长庆油田、管道局、宝石机械等企业闻“汛”而动,组织专业的消防救援力量,昼夜兼程奔赴千里,第一时间到达救援现场。


  2020年7月,江西鄱阳湖水位达历史极值,大坝随时可能溃堤,周边数百万群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江西销售公司10名青年员工自告奋勇报名参加抢险突击队,日夜驻守鄱阳湖大堤……


  在辽宁、在湖北、在山西,洪水所到之处,石油人用行动筑起了一道道精神上的“防洪堤”。


  为人民幸福赋新能,体现在疫情来临时一个个逆行的“无名之背”——


  “怕是肯定怕,但一到现场就忘记害怕了。”这是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油罐车司机陈建辉的心声。


  今年4月,上海疫情加剧,陈建辉和同事金成主动请缨,到最危险的岗位上抗疫,每天驾驶救护车接送新冠感染者。为了尽可能多地抢救患者,他们24小时在岗,不顾家人的担心、患者的不理解和感染的风险,坚守一月有余。被问及还能坚持多久时,他们说:“只要还有一名患者,我们就坚守在岗。”


  这只是一个缩影。从2020年的武汉抗疫,再到2022年的上海疫情阻击战,无数石油人逆行冲锋——他们是湖北销售公司50余名退掉春节回家车票的领导干部,是往雷神山方舱医院、金银潭医院送油的油罐车司机,是步行130里翻山越岭徒步返岗的加油员……


  他们都是平凡人,疫情面前,毅然化身“大白”,以绵薄之力,守护着每一座城市的岁月静好。


  在一起奔向美好未来的征程中,石油人的步伐坚定且从容——因为我们相信,这点滴的石油力量,终将汇集成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记者 徐远震 通讯员 马蓓爽)


  转自:中国石油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石油发布中缅油气管道社会责任报告

    中国石油发布中缅油气管道社会责任报告

    5月25日,中国石油在缅甸仰光发布《中缅油气管道(缅甸)企业社会责任专题报告》。这是中国石油发布的第5份国别社会责任报告,也是中国石油首次在项目所在国举办发布活动。
    2017-05-26
  • 万亩林·八亿厂——中国石油精准扶贫福建长汀影像

    从“万亩林”到“八亿厂”,中国石油积极履行央企责任,积极探索精准扶贫之路,推动长汀迈向“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富裕之路。
    2017-11-08
  • 中国石油在乌兹别克斯坦企业荣获友谊杰出贡献奖

    中国石油在乌兹别克斯坦企业荣获友谊杰出贡献奖

    11月30日,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馆在塔什干隆重举办“中乌建交25周年中企卓越贡献奖”颁奖仪式,中国石油在乌企业集体荣获“中乌友谊杰出贡献奖”。
    2017-12-21
  • 中国石油“益师计划”探索石油扶贫新模式

    中国石油“益师计划”探索石油扶贫新模式

    12月18日,由中国石油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共同举办的2017年“益师计划”——中学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开班。来自集团公司定点扶贫河南台前县、范县,江西横峰县和贵州习水县的32名校长及教务管理者参加培训。
    2017-12-2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