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用户场景需求不断创新 海尔空调召开“家庭发布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1-30





  面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变化,市场上的空调产品也加速了更新换代,但什么样的产品用户更愿意买单呢?我们从一场特别的发布会上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11月26日,海尔空调在青岛胶州市召开了一场“家庭发布会”。这场发布会与以往不同。一是地点特别。不在大型的酒店,也没有大规模的产品陈列区,胶州市融城响嘡小区薛女士30平米的客厅既是这次“家庭发布会”现场,也是产品展示区。二是发布形式和内容特别。不搞PPT发布,也没有产品宣传展板和陈列区。而是用户“看听摸拆感”的体验式发布。三是发布主角特别。企业不再是发布会主角,主角是全球第1000万海尔圆柱空调用户——薛女士。还有线上、线下千万圆柱空调用户和她同享产品使用体验。


  现场,海尔空气产业中国区营销总监孙丙华为薛女士颁发了第1000万用户荣誉证书。


  从2012年到2022年,10年间海尔圆柱空调的用户从0增长到1000万,用户的喜好不言而喻。这场请用户发布的“家庭发布会”不仅为海尔圆柱空调上一个10年走进1000万家庭画上了圆满句号,更是开启了海尔空调下一个10年为用户场景需求不断创新的新篇章。


  1000万用户选择同一款空调?品质是粘合剂


  一款空调能在全球积累1000万用户,这在种类繁多、日新月异的空调市场上,并非易事。尤其是近年来,市场增量愈发有限,用户还能持续增长,更是难上加难。海尔圆柱空调是怎么做到的?


  在发布会上,薛女士通过“看听摸拆感”5重测试,体验了海尔圆柱空调的“过人之处”。“1看”,圆柱形的外观造型,简约灵动的曲线设计,精雕细琢的匠心工艺,不仅漂亮,还节约空间,时尚又实用;“2听”,近距离感受空调运行噪音,声音几乎听不到;“3摸”,开机后,出风口温度迅速飙升至45℃,3分钟后出风口温度达到62℃;“4拆”,出风口的摆风叶可以轻松拆卸,方便清洗,内部也可以一键自清洁;“5感”,站在空调1米外,却丝毫感觉不到冷风吹,体感十分舒适。


  不仅如此,薛女士表示,8年前购买的圆柱空调还有很多人性化的设计,非常贴心。在现场,薛女士和海尔空调研发工程师一同体验了最新产品的这些人性化设计。海尔空调研发工程师表示,考虑到很多家庭习惯将柜机摆放在客厅沙发夹角处,空调下部出风口高度就必须高于沙发高度,才能保持出风通畅无阻。在调研大量数据和目标消费群体对躺式沙发高度的喜好后,研发团队经过50次试验后,下部出风口高度锁定在565毫米-570毫米之间,然后是以1毫米为单位进行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567毫米为最舒适、合理的高度。“这个高度恰好不会吹到地面上,既不造成脚部受凉,同时不会吹起灰尘降低室内空气质量。”除了出风口高度,行业首创的挡窗帘的支架、空气开关都给用户了一份贴心的关怀和安全守护。


  薛女士表示,既有高颜值,又有好品质,用着还舒服的空调很难让人不喜欢。实际上,海尔圆柱空调之所以能收获这么多的用户青睐,也并不是因为广告打得好或者营销做得棒,而是因为这看得见的好品质,才让用户和产品之间有了粘性,这款空调也能在市场上畅销10年之久。


  10年产品更迭,科技决定品质


  对空调市场来说,更新换代的产品层出不穷,质量也多有参差。那海尔圆柱空调历经10年更迭,是如何保证品质始终在线的呢?发布会上,薛女士现场连线海尔空调合肥互联工厂工程师陈志扬,线上观看了一台圆柱空调是如何生产制造出来的。


  对于用户关于海尔圆柱空调好品质是如何炼成的疑问,陈志扬结合生产线上的空调制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着重强调了海尔空调品质背后的高科技。陈志扬介绍,从2012年推出第一台圆柱空调,到后来的第一台最静音空调、第一台空净合一空调、第一台洗空气空调等,海尔空调始终围绕用户需求,进行健康科技的创新,并以实际行动引领着行业技术变革。


  “我家第一台空调就是海尔的圆柱空调,是2014年结婚时购买的,到现在用着一直很好”,此次连线不仅让薛女士看到了高科技加持下的高品质,也让薛女士对未来空调有了高期许。活动现场,3位圆柱空调老用户也分享了过去的使用体验,并对未来空调提出了新的需求。


  10年,海尔的圆柱空调见证了中国空调从方到圆的全新时代,并通过一次次的创新迭代,持续推动了中国空调行业的技术发展,奠定了中国空调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这种行业引领和带动作用也带动海尔空调自身持续不断增长。从2016年—2022年47周,海尔空调零售份额持续递增,从10.5%上升到21.6%,成为TOP3唯一正增长的品牌。


  转自:新华财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