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 为航空工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改革开放40年人才队伍建设经验总结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40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砥砺奋进,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4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航空工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了重大发展,实现了从跟踪仿制到自主开发、从三代到四代、从陆基到海基、从有人到无人的重大跨越。40年来,中国航空工业始终发扬“航空报国”精神,破茧成蝶、凤凰涅槃,用一代代航空人的热血和青春书写了祖国蓝天壮丽篇章。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始终是决定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航空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发现人、培养人、成就人一直是航空工业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任务。40年来,伴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基本实现了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转变,人力资源工作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基本实现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化,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体系,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才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基本实现了产品跨代发展和人才跨代成长,满足了重点型号任务和科研生产需要。随着集团公司的产品实现从第二代到第三代、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人才队伍也实现了跨越成长,有力地支撑了型号研制和航空工业的跨越发展。四是基本实现了全员发展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同步,多年来,航空工业不断疏通人才成长通道,确保了三支人才队伍的健康成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干部年轻化不断推进,初步形成了航空技术带头人队伍和技能带头人队伍。
总结40年的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我们有以下经验和体会:一是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二是必须抓好政策落实,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政策精神,不折不扣地把国家人才政策落到实处;三是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根据企业战略、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人才政策;四是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管长远、管根本的,没有坚实的制度基础,人才工作就做不到规范化和科学化;五是必须服务人的发展,人是一切人才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最终目的是实现事业、员工和组织共同发展。
突出政治标准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改革开放40年来,航空工业党组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精神要求,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聚焦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领导人员队伍。
持续加强政治建设。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所属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政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把政治建设摆在所属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的首位,教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政治立场、严肃政治生活、落实政治责任、严守政治纪律,以政治建设带动所属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航空工业党组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决定》,进一步加强航空工业党组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示范作用,带动航空工业各级领导班子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为加快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提供坚强领导力量。
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研究制定《关于认真落实“二十字”标准,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的决定》,结合航空工业发展规律和产业特征,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二十字标准细化为22条具体举措和要求,作为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整体功能强的领导班子,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打造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知事识人、依事择人,选配善于抓方向、谋大事、强班子、带队伍,驾驭全局、应对复杂局面、解决改革发展稳定重点问题能力突出的主要领导人选,特别是选配政治素质过硬的专业干部担任党委书记。选配能够独当一面、履行好“一岗双责”的班子副职人选,特别是选配政治素质好、能够协助书记抓好党建工作的副书记人选,选配技术过硬、能够引领行业和单位技术发展的总师人选。选干部配班子,既考虑复合型领导人员,又考虑专家型人才,保证领导班子专业素养能够覆盖单位的发展需要和核心业务。
持续推动干部年轻化。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领导人员培养选拔工作的决定》,以加强培养为基础,以选准用好为根本,以从严管理为保障,既防止只从年龄上考虑干部提拔使用的倾向,又坚持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的合理配备,充分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作用。持续举办中青年领导人员培训班,加大优秀年轻干部使用力度,抓好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方的培养锻炼,把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人才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为航空事业长远发展提供持续保障。
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探索按单位类型、职务类别对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和考评,进一步完善评选表彰机制,不搞“平均主义”“轮流坐庄”,实现“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研究出台中长期激励办法,根据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类型、发展阶段等科学选择激励方式,释放持续发展新活力。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航空工业改革发展强大合力。
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用好谈心谈话、提醒函询诫勉等手段,让干部“既干净又干事”。坚持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作为领导人员的职责要求,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让所属单位领导人员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中工作生活。对所属单位进行选人用人工作检查,发现问题严格整改,逐步实现选人用人工作检查常态化。持续开展选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并严格结果运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坚持党管人才 建设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
2017年7月30日上午9时,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沙场点兵,空中受阅的9个梯队、129架战机全部由航空工业研发制造。阅兵结束后,如同神秘的朱日和一样,航空工业又一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大型运输机运20顺利交付部队、舰载机歼15完美上舰、四代机歼20亮相珠海航展,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装备横空出世、震撼世界、振奋人心。这些重大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航空工业一线科研人才的默默耕耘与无私奉献。
近年来,航空工业以技术专家梯队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技术专家队伍建设。始终聚焦高端人才。航空工业始终坚持高端引领,力争培养一批在世界航空技术领域有影响力的领军技术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樊会涛、孙聪两名同志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杨伟同志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9人获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10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持续优化队伍结构。2014年首次单独面向企业开展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选拔,评选首席技术专家16名,进一步优化了首席技术专家的单位分布情况和专业技术结构,专家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深入实施“长家分离”。保证技术专家潜心技术工作,避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加强型号领导人员管理。全面系统梳理型号研制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研究出台《集团公司型号研制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突出分层分类管理、明确任职条件、严格任职程序、规范考核要求、加强梯队建设。近年来,累计调整型号“两总”人员百十余人次,选送参加国防科工局“两总”能力建设培训5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型号“两总”人员的能力素质。
航空工业坚持引领示范,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坚持高端引领。充分发挥院士、航空技术带头人的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学科前沿研究、科研任务攻关、重点型号突击等方面带领行业前进。坚持任务牵引。凡属集团级以上重大型号,至少配备一名相关领域的首席技术专家和若干名特一级技术专家,使他们冲锋在一线、战斗在一线。坚持知识管理。集团公司高度注重技术积累和传承,及时将个人知识成果固化下来、传承下去,累计出版专著50余部。坚持技术传承。所属单位积极建立专家、总师帮教指导制度,利用师承效应形成“师徒型人才链”,通过“传、帮、带”,使技术创新团队快速成长、脱颖而出,这些知名专家成功的同时,带动了一批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和优秀年轻人才的成长。
弘扬工匠精神 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2017年5月5日,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培训班在航空工业高技能人才洪都培训基地正式拉开帷幕。来自航空工业所属单位近80名选手积极备战、厉兵秣马,经过19天的紧张训练和激烈角逐,决赛最终产生了参加世赛的正式选手,参加即将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决赛。早在2015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获得5枚金牌,其中航空工业负责的制造团队和数控铣项目占据两个席位,彰显了航空工业“大国工匠”的风采,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
近年来,伴随着型号井喷式的发展,航空工业的科研生产任务也急剧上升,加上新材料、新工艺技术的应用,对技能人才队伍提出了极大挑战。航空工业坚持能力贡献导向,聚焦军品主业,选拔出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技能专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以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首席技能专家、特级技能专家和所属单位专家为代表的技能人才梯队,带动了技能人才队伍发展。航空工业现有“中华技能大奖”6人,“全国技术能手”168人,首席技能专家94人,特级技能专家260人,所属单位专家近3000人。同时,设立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5个、省部级大师工作室24个、地市级大师工作室59个,积极为技能领军人才提供平台,全力支持发挥作用。
航空工业建立技能竞赛制度,把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制度化、常态化。先后组队代表国家参加第42届、43届世界技能大赛,并在第43届世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中获得金牌。每两年组织一次国家级技能大赛,积极鼓励所属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年度参与人员过万人。通过各种比武竞赛,为技能人才创造了展示才能的舞台,提供了提高业务水平的机会,实现了各单位之间的技术交流融合,推动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航空工业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积极探索实行高技能人才在工会等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如航空工业西飞的薛莹同志,先后当选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现兼任国防邮电工会副主席。不断大力宣传技能领军人才业绩贡献,航空工业沈飞的方文墨同志两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两次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航空工业坚持把激励放在优先位置,对集团公司级技能专家,在正常工资外,分别给予每月一定的专家补贴,确保核心人才价值创造得到合理回报。航空工业坚持资源分配更多向一线技能员工倾斜,让创造价值的人才得到合理回报,形成了“岗位凭能力,收入靠贡献”的分配制度,确保一线技能人才有相应的收入回报。积极鼓励所属单位探索实施以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为标的的项目分红,使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实现个人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航空工业积极利用国家“千人计划”等政策平台,对各单位引进的高端人才和行业紧缺人才,实行特殊办法和政策,对引进高端人才薪酬,实施工资总额外单列,确保高端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2017年,航空工业党组出台了《关于加强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坚持需求牵引、聚焦航空主业;坚持市场导向、完善人才机制;坚持系统思考,创新工作理念。全面统筹,多措并举,畅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改革人才评价方式,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创新改革激励模式,推进人才合理流动,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人才成长环境,确保各类人才矢志事业、奉献敬业、安居乐业,不断加快航空工业健康快速发展。(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转自:国资委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