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精神在中信重工的形成与传承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7-05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中信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俞章法带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到中信重工焦裕禄大道瞻仰焦裕禄铜像,追思焦裕禄精神,集体重温入党誓词。


  焦裕禄大道旁的梧桐参天耸立,在洛矿孕育形成的焦裕禄精神,60多年来激励着一代代中信重工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


  1953年,洛阳矿山机器厂和其他6个国家“一五”期间的重点项目落子十三朝古都洛阳,全国各地支援工业建设的志愿者们云集洛阳,掀起了新中国工业建设的热潮。也就是在这一年的6月,31岁的焦裕禄从共青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任上,被组织派到洛阳矿山机器厂参加工业建设。在洛矿,焦裕禄先后担任筹建处资料办公室秘书组副组长、工程管理副科长、一金工车间主任、生产调度科长。


  1958年4月,在焦裕禄的带领下,洛矿成功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新型2.5米双筒提升机,填补了我国矿山机械生产史上的一项空白。


  在制造我国第一台2.5米双筒提升机的日日夜夜,焦裕禄始终和工人们奋战在一起,一件破棉大衣,陪他在一条光板凳上度过了50多个夜晚。为了突破中间齿轮的剃齿关,他和老工人一起干了两天两夜。工人们看他胃病发作,脸色蜡黄,恳求他坐在凳子上休息,焦裕禄爽朗地说:“不要紧,我顶得住。屁股和板凳结合得多了,腿就会软,人就会懒,就会和工人疏远了。”


  1962年6月,40岁的焦裕禄调离洛矿。


  回顾焦裕禄同志的生平,从1946年参加工作到1964年因病去世,为党和人民工作了18年,其中有9年是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度过的,占据了他参加革命以来工作生涯一半的时间。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说,自己每次回洛矿都是回娘家:“父亲焦裕禄在洛矿工作生活了9年,他的精神正是这9年里积累和锻炼形成的。”


  2009年3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河南视察,他第一站就到了中信重工。在中信重工,习近平瞻仰了焦裕禄铜像,参观了焦裕禄事迹展室,听取了焦裕禄同志在洛矿长达9年的工作生活情况汇报,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焦裕禄精神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强调指出:“一个人的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随即,又专程奔赴兰考拜谒了焦裕禄纪念园,深情回顾了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并把焦裕禄精神精辟地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也正是这次视察,把焦裕禄同志革命工作中最重要的两个根据地——洛矿和兰考串联了起来,也让焦裕禄这个光辉形象更加的充实、丰盈、生动。


  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孕育形成地,昔日的洛矿、今日的中信重工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焦裕禄精神的追慕传承。


  ——扩建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展馆以焦裕禄在洛矿工作、生活9年的经历为主线,真实再现焦裕禄在洛矿的奋斗历程。该馆被洛阳市命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被驻洛火箭军第66、68基地列为“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确定为“四有革命军人培育基地”。2017年以来展馆接待参观者超过1.5万人。与此同时,公司收集整理杨奎烈先进事迹,采用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建立了杨奎烈事迹展览室。


  ——编创“三本书”。在中信出版社的支持下,公司编创、出版了《精神的路标——焦裕禄在洛矿》《生命的动能——杨奎烈故事》和《足迹——中信重工企业文化故事》三本书,既体现了对时代楷模的深情追忆,更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和鞭策。


  ——拍摄影视作品。协助拍摄了电视连续剧《焦裕禄》、微电影《焦裕禄在洛矿》和大型纪录电影《永远的焦裕禄》,再现了焦裕禄在洛矿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记录了焦裕禄精神的形成过程,展现了其崇高精神背后的人格魅力和人性情怀。举行电视剧《焦裕禄》、微电影《焦裕禄在洛矿》开拍仪式,大型纪录电影《永远的焦裕禄》洛阳中信重工首映式,焦裕禄精神形成在洛矿被社会认知。围绕《焦裕禄》系列影视剧展播,举办学习弘扬焦裕禄、杨奎烈精神座谈会。组织千名党员在焦裕禄大道重温入党誓词。


  ——命名文化遗产。在公司发布首批6项工业文化遗产名录的基础上,2014年5月又将“万斤钉”精神和杨奎烈精神列入其中,使公司的工业文化遗产达到8项。这些文化遗产,已成为企业永久的历史文化记忆,是公司璀璨闪亮的文化符号。同时将焦裕禄带领洛矿第一代建设者研制、在煤矿服役50多年的我国第一台2.5米双筒卷扬机永久安放在焦裕禄大道,作为文化景观激励后人。


  ——深化“争当焦裕禄式好干部、好党员”活动。结合公司转型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新变化,将焦裕禄精神细化为“十标”,通过立标、对标、践标、验标,引导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好党员。在中信重工,上至董事长下到普通员工,只要一进厂区都是一身蓝色工装。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以焦裕禄为榜样,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在推动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中积极作为,涌现出以杨奎烈和党的十九大代表刘新安为代表的一大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好党员,使红色精神得到有效传承。


  如同焦裕禄大道上郁郁葱葱的梧桐,焦裕禄精神深深扎根于中信重工这片沃土,融入到企业血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成为一代又一代洛矿人、中信重工人推进企业发展的精神源泉。这家“共和国长子企业”,历经风雨、茁壮成长,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型装备企业之一,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A股上市公司,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矿业装备供应商和服务商,国家级首批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国内最大的特种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基地。


  一个企业的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产品,一种是精神产品。物质产品可以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精神产品则是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焦裕禄精神在中信重工孕育形成,并在这块热土上传承、弘扬、升华,使之成为企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高质量发展得天独厚的软实力。(骆自星)


  转自:中国有色金属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河南省企业文化工作会议在中信重工隆重召开

    2017年5月24日,河南省企业文化工作会议在中信重工召开。中信重工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王春民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河南制造的金字招牌》为题做典型发言。
    2017-06-05
  •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 打造中信重工金字招牌

    创新企业文化建设 打造中信重工金字招牌

    2016年以来,在新战略、新模式、新班子的引领下,中信重工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紧密围绕生产经营、改革创新主线,突出企业特色、文化创新、价值提升,以广泛的影响力、推动力、传播力,助推企业构建“核心制造+综合服务...
    2018-06-25

热点视频

生死不离,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生死不离,生生不息——汶川,十年!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