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资委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建电气化局)以建设世界一流电气化产业集团为目标,聚焦产业、科技、效益、品牌、管理五个维度,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打造五个现代化体系,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聚焦产业升级,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铁建电气化局深入贯彻落实“坚决当好现代产业链链长”要求,围绕稳链、补链、强链、延链,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实施专业化战略,打造现代化“四电”产业体系。坚持“‘四电’行业的领先者”发展定位,主动担负中国铁建铁路“四电”发展责任,聚焦主责主业,找准市场定位,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培育“四电”核心业务、核心专长、核心市场、核心客户专业化优势,持续加强核心技术、核心流程、核心团队建设,形成了设计咨询、科技研发、工程施工、产品制造、资本投资、运营管理和新兴产业“6+1”产业体系,构建了高速铁路智能建造产业链、地铁机电系统集成产业链、高速公路智能建造产业链,铁路“四电”投建营规模、专业化能力位居行业前茅。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打造现代化新兴产业体系。坚持“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拓者”发展定位,构建公司总部—区域经营指挥部—工程公司三级联动机制,不断加强产业融合、产业辐射和产业协同,形成了“片区开发+智慧城市+综合能源管理”发展模式,构建了以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智能装备为基础,以主体、人才、资质、科技、资本、创新、合作、空间为支撑的“四梁八柱”新兴产业体系,推动“两新”快速发展。在机电装配式建筑、城市管廊、磁浮、智慧城市、综合新能源、检测试验、联调联试、运营维管等领域,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2021年投资承揽207亿元,同比增长207%,成为产业拓展的新生力量。以“专精特新”为方向,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21年以来,所属轨道器材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一公司、康远新材料公司分别入选河南省、无锡市“专精特新”企业。
实施绿色化发展战略,打造现代化绿色生产体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交通、光伏、风电、装配式建筑等绿色低碳产业,提升产业结构中绿色低碳业务占比,2021年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新签合同额21.18亿元,几内亚能源回收和堆肥项目新签合同额21.43亿元,在新能源、生态环保领域均创造公司历史新高。推进智能化发展,形成了集数据管理、智能料库、智能预配、智能运输、智能装备于一体的智能建造体系。积极采用绿色低碳技术,加强智慧工地、智慧车间建设,建立了“四电”工程数字化生产指挥管理系统、综合保障中心、“5G+智慧工地”平台,实现了“四节一环保”。
聚焦科技创新,打造现代化创新体系
中铁建电气化局深入贯彻落实“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要求,坚持“核心技术的拥有者”发展定位,瞄准产业、产品、项目三个方向,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力度,一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跃居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企业技术实力显著增强。
加强平台建设。整合所属设计院、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省部级技术中心等创新资源,通过中心和现场相互联动,加速技术渗透,加快国家电气化工程实验室、工程检测中心、检测试验基地、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目前中铁建电气化局拥有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铁路局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股份公司电气化工程实验室、1个股份公司BIM工程实验室、3个具有国家认监委认证资质的工程监测中心。
加强协同创新。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南交大、华东交大及中船重工、成都云铁、中铁上海院等知名大学、优势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企业协同,覆盖技术、人才、产业、资本、管理等各领域,“高速铁路接触网腕臂自动化安装设备”“信号机房智能焊线机器人”“防覆冰接触线研发项目”“便携式接触网CQI智能检测车”“市域铁路牵引供电智能运维平台”等一批前沿科技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开展技术攻坚。坚持战略导向,重点加强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的新一代列控系统(CN)、高铁5G-R应用及装备等具有引领性、通用性的技术攻坚。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重点加强智能建造、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智慧城市等技术储备,围绕“四电”产业领域存在的短板和弱项,集中力量推进接触网冰冻灾害预警与治理关键技术及主要装备、绝缘子全生命周期预防诊断及制造技术研发,实现从0到1的突破。2021年,9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1项,入库国家铁路局重大创新成果5项,西成高铁西安至江油段获“詹天佑奖”。
聚焦经济效益,打造现代化价值体系
面对疫情冲击、人工材料价格上涨、工费倒挂、变更索赔缩紧等因素制约,中铁建电气化局树立大成本理念,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加强三个一体化建设,企业创效能力不断提升。
加强全流程经营体系建设。建立以设计为主线的覆盖投标、合同谈判、开工策划、过程管理、竣工结算等全过程、全流程经营体系。
加强一体化经营体系建设。推进生产经营、业务技术、技术经济一体化,实现市场与现场、业务与技术、经营与财务相融合。
加强集约化经营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资金集中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共享、经营市场统筹开发、物资设备集中采购、劳务队伍择优共享、闲置资产集中利用“六个集中”管理,不断发挥集中管控的降本增效功能。
近年来,中铁建电气化局营收利润率保持在7.5%左右,毛利率13%左右,创效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1年,实现净利润16.24亿元,在中国铁建集团内排名第一;资产负债率62.8%,在中国铁建集团内工程板块排名第一;“两金”周转率2.43,在中国铁建集团内持续保持最低;资金创效超4亿元,集采节约成本11.36亿元,管理创效功能充分发挥。
聚焦品质品牌,打造现代化供需体系
中铁建电气化局把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作为建设世界一流电气化产业集团的重要抓手,着眼于供给、需求侧改革,推动企业实现产品卓越、品牌卓著。
加强供应链改革。以安全为前提,推进“四防”(人防、技防、物防、制防四道防线)、“五控”(公司总部—各区域指挥部—所属各单位—项目—劳务队五道防控体系),实施分级和差异化管理,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2021年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双零”目标。以质量为根本,推行质量总监负责制,推进标准化、智能化和可控化管理,加强现场实体质量和管理质量控制,向国家和业主交付了一批工艺精美、质量优良的精品工程,2021年获“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9项。
加强需求链改革。树立“以客户为根本”的价值导向,加强现代化客户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客户服务能力、前期运作能力、先知先觉能力、创新撬动能力和现场保市场能力,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形成了一批大市场、大客户,打造了一批城市项目群,2021年新签合同额447亿元,创造历史最高。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成立9个区域应急抢修中心和若干应急抢险基地,圆满完成了地方政府、业主交给的各项抢险任务,2021年兴泉铁路、上海地铁等6个应急抢修基地被应急管理部列为全国重点应急资源。
聚焦管理提升,打造现代化管理体系
中铁建电气化局以事业体制化、体制机制化、机制流程化、流程制度化、制度信息化“事业五化”为抓手,不断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推动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事业体制化。根据中铁建电气化局“十四五”发展战略,为深入推进“5+N”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为理顺投建营关系,成立北京分公司,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防控投资风险。为加快发展运营业务,成立上海分公司,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竞争优势。为加快海外发展,成立哥伦比亚、塞尔维亚、吉布提和尼日利亚分公司,实现海外由“走出去”到“住下来”的转变。为加强财务管理,成立财务会计服务中心,财务分析、财务监督、财务决策水平进一步提升。
体制机制化。建立“大风控”体系,形成覆盖所有领域、每项业务、各个环节、全体员工、全部过程的大风控管理机制,企业重大风险预警、管控和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立“大合规”体系,将合规管理融入生产经营中心,将合规制度融入现有管理体系,将合规要求嵌入管理流程,依法合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建立“大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巡察、纪检、审计、合规、内控等内部监督作用和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企业监督效能进一步提升。
机制流程化。以战略为导向,以打造产业价值链、创新价值链和供应价值链为重点,以提高效率效益、规范运作和控制风险为原则,开展流程梳理、优化与再造,强化全流程落实和管控,推动机制与流程相互匹配、集成高效,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流程制度化。不断优化流程体系,先后制定修订法人治理、党的建设、生产经营、考核激励等系列制度办法,初步形成科学规范、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约束有效的制度体系,管理效率和现代化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制度信息化。建立协同办公、经济管理、物资管理、合同管理、科研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信息系统,形成信息共享机制和数据分析机制,实现“制度站岗、信息跑腿”,有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业务协同发展和风险有效防范。
转自:陕西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