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不识几个,却能出口成章;一个普通的农民,却年收入过亿;明明是个普通人,心里却装着大梦想,且一步步把梦想变成了现实……这就是范遵厚,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个‘神’人。”7月13日,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总编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王其团这样向记者描述他熟知的一位沂蒙乡绅范遵厚。
范遵厚
胖墩墩的身材、古铜色的脸庞——当记者见到这位一脸醇厚的“神”人时,曾暗自思忖,这样一个凡人,能“神”到哪里?然而,在进一步接触后我深叹,古人识人所用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今天依然有普适性啊!的确,范遵厚是隐于5000年沂河畔、800里蒙山旁的新时代“神”人。
范遵厚的家乡位于运河、沂河和蒙河的三河口交界处,是智圣诸葛亮的诞生地,也是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的祖居地。这里民风淳朴,世世代代靠农耕为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范遵厚一家也在这个小山村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由于贫穷,范遵厚13岁就辍学挣钱养家了。他一开始卖冰棍,后来又跟着老乡贩卖红薯干,将家乡的土特产卖到江苏一家酒精加工厂。范遵厚为人忠厚,从不投机取巧,做生意非常讲诚信。时间久了,许多浙江、上海、广东等地的厂家慕名找他做生意,他的销路越来越广,见识也越来越多。
但是,他的目光却没有完全放在生意上,他被江南如画的园林风景深深吸引着。他想,如果家乡的土地上也有这样的美景就好了!一次,他陪一位老乡参观杭州的一家盆景作坊,看着杂乱的树枝经过修剪变得十分雅致,且价值不菲,范遵厚眼前一亮,他想,自己的家乡山多、树多,如果学会了这门手艺,不就相当于把美景“搬”回到家乡了吗?
说干就干,范遵厚毅然放下原有的生意,回到老家,开始承包荒山,种植绿化苗木,专心制作盆景。为了将盆景做出彩,范遵厚到处学习取经,还专门去培训机构学习了几个月。心有梦想,加上他本就聪颖、悟性好,很快,他的盆景就像模像样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绝妙之处为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想要做出精致的盆景,就要反复研究学习,才能独具一格。”范遵厚说。随着技艺越来越纯熟,他做的盆景还荣获了多项盆景大奖。
范遵厚(右一)与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总编辑王其团(左一)看望革命前辈(尚晓春/摄)
为了做大盆景事业,他在家乡承包了几百亩的土地,开始栽种树木、建造园林,给盆景提供了更大的摆放空间。他在附近山上捡来大小、颜色相近的石头,不规则砌筑,形成古朴的拱门;他收购家乡人弃置不用的旧碾盘,铺在园林的地上,成为方阵式的小路;他将碾盘的大型底座,直接固定在地上,作为盆景的底座,让盆景整体上又多了几分北方特有的豪气和粗犷。
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范遵厚扩大规模,建起了一个占地1000多亩的园林——润松园。他将园林划分成“真柏园”“松风园”“桂花园”“海棠园”“翠竹园”等,在各个小园子里摆放不同风格的盆景,各具特色、风景宜人,引来许多盆景爱好者前来参观,大家纷纷称赞润松园里的美景能与江南媲美。“最初的梦想实现了。”看着最初的梦想一点点外化,范遵厚舒了一口气。但更让他感到出乎意料和欣喜的,是他在实现梦想的同时,盆景生意更加红火了。他的“具有江南特色”的北方园林在家乡引起轰动,大家一传十、十传百,范遵厚原来的生意伙伴、朋友,还有许多新客户都来找他洽谈盆景生意,还给他拉来更多客户。由于源自天然,又具有艺术美感,范遵厚的盆景以及沂蒙山苗木在市场上名气越来越大,客户南到上海,北到吉林,覆盖了全国多个省份。范遵厚顺势而为,马不停蹄地扩大了园林建设,上马了物流等多个配套项目,他的企业迅速成为了年收入过亿元的绿化企业龙头。
生意越来越红火,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范遵厚看到许多人说话引经据典、谈吐不凡,便开始琢磨,怎么让自己也变成一个学识渊博、有文化修养的人?这个梦想, 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范遵厚的内心有一股“想到就要做到”的倔劲儿,这股劲促使着他披荆斩棘、绝不轻言放弃。识字不多,他就去查字典,他给自己制订了进度计划,每天必须认识20个新字,并理解其意思。之后的日子里,不管生意多忙,范遵厚都要抽出时间来识字,10多本各种版本的字典都被他翻得烂乎乎的。一年以后,他觉得差不多了,就买来《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以及中国四大名著等书籍,开始背诗词、读文章,并学着作诗填词。那几年,范遵厚像痴迷了一样,天天手不释卷,嘴里念念有词。接触过一种诗体,范遵厚就学着做一首诗。“去浮躁、练内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扬国粹,光大世界,留盛景,荫蔽后人……盆景业盛,不计其数,风云人物,林林总总……”“春回润松园,景致胜江南,二十余载图励志,怎知其中难,小桥流水间,党心同相关,千年之后成枯木,犹有根相连。”这些诗词,都是范遵厚根据自己的园林特色而作,虽然并不工整,却也很好地诠释了他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精神。范遵厚将背诵当成了习惯,不光背诗,还背诵文章,后来担任社会职务后,又发展到背诵领导人讲话稿。他能把《十九大报告》中的很多内容倒背如流,还进行总结提炼:“十九大报告共3万多字,其中206次提到了‘人民’,可见人民在中国的地位。”“范总就是一个‘神’人,他想做的事没有做不成的。”熟悉范遵厚的人都这样评价他。
村里的孩子们在润松园参加夏令营
现在的范遵厚依然一身“农气”不改,然而他在接人待物中透出的那股“神”采奕奕的劲儿,却让人记忆深刻。“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要让周围的人都有幸福感。”当范遵厚的生意红火之后,他就开始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因为他认为,生命的意义不仅是要“吸收”,还要“奉献”,吐纳必须均衡,才是人生之道。看到村里许多孤寡老人吃不好、穿不暖,他就投资开办了几家敬老院,配置了床铺桌椅,还配备了电视机,把孤寡老人都请来,让他们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为了让村里的孩子快乐成长,他每年都出资组织开展夏令营和冬令营,让孩子们在润松园度过有意义的假期;他还发起成立了沂南县永兴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310名周围村里四五十岁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成为社员,建成花卉生产基地570亩,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传技术、帮资金、带销售”,直接带动受益农户1500多家;他又先后出资20余万元与30余户有苗木种植意向的困难群众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积极为他们提供土地流转、种植技术、项目开发等一条龙服务;为弘扬沂蒙精神、红嫂文化,他每年出资与沂蒙现代红嫂一起走进军营开展军地联谊活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一步,我要将重点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打造农旅结合新型田园综合体。”范遵厚说话掷地有声。他说,他要利用村里已有的瓜果树木,打造乡村文化,融入生态文化,打造乡村旅游,让乡亲们利用自身资源发家致富。他还决定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田园综合体中,通过红色革命展馆陈列、讲述等形式,打造有临沂地域特色、有丰富精神文化内涵的新时代乡村游。提起未来,范遵厚信心满满。(侯秀峰)
转自:班组天地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