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中国的企业也在加速成长、壮大,其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从一开始小规模的海外“试水”投资,到全方位的业务全球化、融资全球化,中国企业在数十年间实现了国际化进程的大跨越式的发展。展望未来,伴随着中国企业软实力的逐步提高,其国际化进程也正站在新的起点上。
回顾历史,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大幕于改革开放初期拉开。1979年,国务院明确提出“出国办企业”,那时中国企业整体对外投资规模较小,主要是外贸公司等极少数企业,在海外设立窗口企业,其主要目的仍是为贸易服务。
不过,当时已经有企业看到了到海外投资、利用海外资源的内在价值。1979年成立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称得上是中国第一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1984年,中信公司率先启动了“中”字号的资本大船入海。当年,中信在美国投资了它的第一家海外企业,即与位于西雅图的一家美国公司合作建立的西林公司,其主营业务是林业和木材加工。中方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中美股权各占50%。
1986年,中信再次投资1.1亿澳元收购了澳大利亚波特兰铝厂10%的股权,以及投资6200万加元与加拿大鲍尔公司联合收购塞尔加纸浆厂。“在中信的第一个十年,率先‘走出去’的战略,使中信公司在纷繁的国际市场牢牢插入了若干楔子,未来这将成为中信进行海外扩张强有力的支点。”《艰难的辉煌:中信30年之路》这本书这样描述。
初期一些企业的“试水”让更多的企业意识到在海外投资的重要性,伴随着对外投资相关制度的出台和规范,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渐具规模。1986至1991年间,我国对外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增长,投资领域也逐渐延伸到更多的制造加工、资源开发和交通运输领域。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迈入新阶段。从宏观上看,伴随着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阶段,对外投资步伐加快。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231亿美元,双向直接投资首次接近平衡。
微观层面,更多企业的国际化策略更加成熟和具备针对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走出去”的历程的江淮汽车,在2006年正式制定国际化战略,成立国际公司。公司开始运用产品贸易加技术输出的模式,研究目标国家的产业政策需求,研究企业在不同市场的比较优势,制定不同的市场战略,并开始在海外工厂的建设,“走出去”延伸到产品制造。
“海外市场上对江淮汽车评价较高,定位至少在中档到中高档的产品,想要保持住这些国家对江淮汽车的品牌定位认知,并且在一些对产品质量较为挑剔的市场上站住脚,就要坚持高质量定位,以技术性价比高于原有海外汽车供应商的产品进行市场竞争。”江淮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江淮汽车已经建立了覆盖南美洲、非洲、中东等13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营销网络,并成功进入欧洲的土耳其、意大利及北美的墨西哥等高端市场。
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这条道路上实现了“量”与“质”的飞跃。
从“量”上来看,1982至2001年,我国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347亿美元,年均投资额仅17.3亿美元。2002至2018年,我国年均对外直接投资额750亿美元,为1982至2001年年均投资额的43.3倍,其中2003至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额连续14年保持增长。2017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1583亿美元,规模为2002年的58.6倍,年均增长31.2%。201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较上年增长4.2%。
从“质”上来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业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1至7月,中国企业流向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对外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4%和24.1%。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既发挥了中国企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又带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截至2019年7月末共为当地创造了81.2万个就业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不仅仅体现在海外投资的增长,中国企业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市场、利用海外资源的另一个特征就是融资的国际化。1993年7月,中信在美国成功发行2.5亿美元扬基债券,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在美国发行公募债的公司。这次发债成为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债券市场的经典范例。此后,不少中国企业通过在海外发债、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融资逾200亿美元,创造了当时纽交所的融资纪录。近年来,小米、美团等更多科技企业也通过海外融资扩大了资金来源。
实际上,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寻求新一轮增长的新动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化正助力中国企业迈上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当前,全球产业链面临大变局,‘一带一路’沿线正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合作的重心,这将推动中国企业出口市场和原产地多元化,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最新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显示,今年中国共129家企业上榜,首次超过美国,这显示中国一批大型跨国公司正在加速崛起。
展望未来,专家表示,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企业在不断增强“硬实力”的同时,也要加速提升软实力,迎接新的跨越式发展。“未来,中国企业还面临合规风险等挑战,当前全球的竞争规则不断变化,一些国际、国家规则也成了制约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短板。去年12月,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为企业开展境外合规经营提供了参考。未来,随着中国企业规则意识的不断增强,合规竞争软实力的提高,中国企业国际化将迎来新的发展。”全国企业合规委员会副主席、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表示。(记者 张莫 汪子旭)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