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洪南:我一辈子只做活性炭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9-27





  15年前,还在苦苦探索着活性炭产业的出路,11年前,开始崛起,期间经历了全球经济危机的洗礼,更多了几分大气与自信,3年前,投入巨资成立贵州森环活性炭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工艺填补了国际空白,预计在2020年将取得上亿元销售收入……他的锋芒逐渐引起业界的关注。他就是走过了17个春秋的民营企业家——舒洪南

  他依靠自主研发的生产工艺,变废为宝。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将两家名不见正传的小微企业成长到业内知名活性炭企业,成长的背后,凝聚着这家企业锐意创新的气魄以及坚守实业、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心。

  以厂为家 起伏跌宕终成器

  活性炭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工业吸附剂,在食品、饮料、医药、净水处理等对吸附剂纯度要求较高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我国活性炭产业一直面临着技术研发难度大与生产成本高等双重瓶颈。高品质活性炭长期被日本、美国等外国公司垄断。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02年开始,他怀揣着东拼西凑来的10万元,购买了两台国产活化炉,成立浙江荣兴活性炭有限公司(以下称“浙江荣兴”)开始了对活性炭生产的探索。

  “过去,我国的活性炭生产工艺落后,生产环境极其恶劣,很多工人忍受不了艰苦的工作环境而选择了离开。人手不够用,我就带着工人在车间里加班赶工期,那时我的妻子不顾劳累,怀着身孕还在实验室帮我做产品质检。”对于那段岁月,舒洪南感触颇深。

  恶劣的环境、苦痛的经历磨练出舒洪南坚韧的意志,融入到他的血脉和灵魂之中。

  回看他的创业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虽然其中悲喜交加,但是千帆过尽,对他来说也是一笔难得人生财富。

  由于他对活性炭市场敏锐的洞察力,通过短短几年的积累,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营收收入也日渐增长。然而,就在这一切慢慢步入正轨时,2008年的金融危机改变了这一切,产品销售总量暴跌,库存严重积压,浙江荣兴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当时大部分的资金都是筹借的,两个股东因为受不了资金周转的压力,先后退出了公司,那是我创业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回忆起那段过往,舒洪南依然清晰如昨。

  面对昔日创业好友的离去,持续低迷的市场行情,一度让舒洪南临近“绝境”。但这并没有让这个江东硬汉退缩,风波过去,他又重振旗鼓,2009年,接连斩获巨额订单,奇迹般的让濒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

  到2011年时,浙江荣兴无论在产品规模还是质量方面都已走到了国内的前列,这时的舒洪南意气风发,又投入上千万的资金购置设备,扩建厂房,就在他要大展宏图时,命运又捉弄了他一回。

  2012年,因为浙江荣兴所在的园区急需开发被迫拆迁,公司业务几乎全部中断,无法再继续支撑项目的建设,这让重获新生的公司又一次陷入困境。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舒洪南决定背水一战。“我当时下定决心,一辈子只做活性炭,就算借高利贷我也要做下去”。为了把公司继续经营下去,他狠心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住房,全家都搬进了新建的工厂里。同时,他又投入巨资,与国内高校联合研发活性炭自动化生产新工艺。

  在旁人眼里,舒洪南可能是个典型的赌徒,压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与命运做一场“豪赌”。但舒洪南却对行业的发展有着理性的分析,未来随着环保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活性炭产业势必会迎来发展的高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全部实现产品自动化生产才会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而且它带来的工艺革新也势必会影响到未来产业的发展。

  果然,自动化新工艺投入使用后,产品的品质与数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时间,产品供不应求,为贵州森环赢得了良好业内的声誉。

  定位高端 铸就一流品质

  纵观国内外,凡是长久不衰的知名企业,必定拥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用户对进口活性品青睐有加。在他们眼中,进口产品虽然价高,但更重品质。这给舒洪南很大的触动,品质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原因,靠品质说话,才能引得消费者信赖。

  从创业之初,舒洪南就树立了“打造高端品牌,不搞低价竞争”的发展理念,以超越外资品牌为目标,着力打造行业一流品牌。旗下产品,是为数不多的比外资品牌畅销的中国品牌之一。

  事实证明,一些在竞争性行业中拥有领先盈利水平的企业,恰恰在于它们重视品质。从近几年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中就不难看出,只有高端的民族品牌,产品才会有高额的附加值,得到品牌溢价,才有能力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的投入,在产品质量和技术上不断进步,避免企业陷入低价、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现在拥有了活性炭尖端工艺的“舒洪南”产品,在国际市场中逐渐掌握了话语权,也赢得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我们产品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即使考虑到运费我们还是净赚的”。带着这种发展壮大的强烈愿望,舒洪南带领着员工“兵分多路”,以国内为起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展。

  回首过往,舒洪南感慨良多。未来,贵州森环还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透过点滴的“坚持”,努力把产业做大、做强。(孙广见)


  转自:新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