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镜片行业领导品牌明月镜片,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举办了主题为“重构行业新动能”的2019战略发布会,并与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会上,明月镜片发布了2019年战略级新品,其中包括针对现代人互联网生活的镜片新产品“防蓝光Pro”,提升消费者体验的“万店计划”升级启动等等,尤其是与江苏卫视两档王牌节目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备受瞩目。新华社、人民网、央广网、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广东卫视等全国百余家媒体出席了本次活动。
中国镜片领导品牌与《最强大脑》达成战略合作
明月镜片2002年成立于上海,是中国镜片领导品牌,全国销量领先、品质放心,合作门店近3万家,累计用户近5亿人次。
自2018年启动战略升级以来,聚焦打造“中国镜片第一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品牌形象席卷全国,曝光量突飞猛进。另一方面,在明月镜片代言人——新任中国影协主席陈道明先生的代言加持下,消费者心智认知中逐渐有了以明月镜片为代表的镜片品类概念,“配眼镜 选明月镜片 明月镜片全国销量领先,品质放心”渐渐深入人心。
在现行经济形势下,明月镜片2019年仍斥巨资与江苏卫视两档王牌节目达成深度战略合作,除继续保持栏目黄金档全年合作外,还增加了《最强大脑》的内容合作,成为节目唯一指定镜片品牌。
亮相新一季《最强大脑》彰显品牌新高度
《最强大脑》是一档历经六年长盛不衰的大型科学竞技真人秀节目,将于今年2月播出的《最强大脑·燃烧吧大脑》做了一些全新的改版,由原来大家看到的专才、怪才,扩大到现在的全才,节目组官宣的100名选手资料里,放眼望去首先都是各个名校,而且他们的奖牌、奖杯的经历数不胜数,每一位都是学霸级别的存在,这也使得节目更值得期待。江苏卫视副主任周静表示,新一季的《最强大脑》将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体验,更具风暴的赛制升级,使竞赛的激烈程度倍增,让节目更具观赏性。现在年轻人特别流行玩吃鸡游戏,《最强大脑》的新的赛制就是在万名正选者当中先筛选出一百名可以进入我们的电视阶段,然后这个一百名当中再选出中国最强大脑到底是谁,真可谓是一个智能版的百人吃鸡大赛。除了赛制以外,内容也是《最强大脑》的重点和特色,权威的科学专家让项目更有趣,更在去年带火了华容道这个游戏,其影响力可见一斑,今年创新的内容将刮起怎样的热潮,谜底也即将揭晓。
纵观官宣的100位选手,年龄从11岁到40岁不等,这个人群也是明月镜片关注的消费人群,对于镜片的消费者来说是息息相关的。借学霸的高话题性和节目的高影响力,结合明月镜片的品牌知名度,将促使节目和品牌双方都有进一步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明月镜片并非是第一次携手学霸群体,在过去两年的高考季,明月镜片联合江苏省各个地市的高考状元开展专题活动,希望通过关注高考状元眼健康活动,提升全民视觉健康意识。相信此次与《最强大脑》携手,一定会使品牌达到更高的新高度,对《最强大脑》来说,有了明月镜片这个“最强装备“加持,选手表现也令人期待万分。
对于此次品牌合作,双方领导均表达了很高的期望。江苏卫视副主任周静表示,两档节目均为同类“第一”,与明月镜片行业“第一”的位置高度匹配,强强联合将共创新高度。明月镜片总裁则表示,《最强大脑》配最好镜片,天作之合。
新品防蓝光Pro,组合式防护应对多种场景
在收看《最强大脑》这样精彩节目的同时,视力防护当然也不能忽略。随着现代人工作生活的场景变化,各种电子屏幕带来的有害蓝光也越来越多,明月镜片致力于为14亿国人提供体验更佳、品质更放心,同时更符合现代生活场景的产品,此次推出防蓝光新产品便是满足了现代人互联网生活中“防蓝光”的需求。
针对消费者使用场景细分,有些场景中需要长时间看屏幕,例如工作、追剧、游戏等,有些则是偶尔使用,例如日常使用手机等。明月镜片新发布的“防蓝光Pro”系列,具有更高的蓝光阻隔率,高达40%(按ISO标准)。在偶尔看屏幕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则建议佩戴明月镜片“防蓝光”系列,能够阻隔20%(按ISO标准)的蓝光,同时基本无底色,实现护眼不偏色。两个系列都采用了明月镜片双重防护科技——基材吸收和膜层反射。
传统的防蓝光镜片一般只采用其中一种,但单独的基材吸收蓝光阻隔率低,单独的膜层反射在膜层损坏后防护性能下降。明月镜片防蓝光系列融合两种技术,既有基材吸收又有膜层反射,双重防护效果更好、更放心。建议消费者同时配备“防蓝光”与“防蓝光Pro”系列,在不同的场景佩戴不同的镜片,日常中,护眼不偏色佩戴“防蓝光”系列,长时间看屏幕或者夜间使用“防蓝光Pro”系列,虽然镜片底色略微加深,但是蓝光阻隔率更高,防护效果更好。
据获悉,1.71、防蓝光等系列产品现已在天猫全面上线,并在明月镜片旗舰店已率先取得不俗销量。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