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名十岁左右的学生趴在地上,双手鼓起,用空掌心拍击地面,拍打用烟盒折成、印有各种香烟名称的卡片。”近日,记者看到小学生聚在一起玩“烟卡”的画面。
近期,小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种新游戏风潮——玩“烟卡”。“烟卡”由废弃烟盒制作而成,把烟盒盖撕下来,折成长方形卡片,放在地上,以空掌心击拍地面,被掌风击中翻面就算赢。
根据香烟价格,“烟卡”被分为不同等级,如“和天下”“中华”等高级香烟制成的“烟卡”等级就高,而“高档烟卡”随之也成为了炫耀资本。
“我家卖烟,一天到晚都有小朋友进来盯着烟架,问烟的价格,久久不愿离开。我阿姨家的小孩还让我妈帮他收集。”长兴烟草局的员工小韦通过多方面了解,对此深有体会。
小学生沉迷“烟卡”引关注
“烟卡”的流行引发关注与讨论,并登上微博热搜。
对于这一话题,在评论区里,一些网友认为——“这不就是小时候玩的吗”“孩子也需要玩乐”“总比玩手机、打游戏强”。
但有老师在网友留言中反映,有的学生上课偷偷拍卡“练手法”,还有的学生高价买,甚至拿去卖,按照等级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每天缴每天都有”“这样下去会影响学习”。更有不少家长对此感到担心,认为“烟卡”过早让孩子接触香烟,容易形成不良习惯和攀比心理,影响身心健康。
事实上,危害还不仅于此,有媒体调查发现,如今拍“烟卡”已经有升级为“赌博”的趋势——大家先押注,输的同学要把相应数量“烟卡”给赢的一方,也可以直接给现金或其他物品。对此,《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表示,从民法法律关系来说,以上行为具有一定赌博性质或特征。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不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带有少量财物输赢的娱乐活动,以及提供棋牌室等娱乐场所只收取正常的场所和服务费用的经营行为等,不以赌博论处。
“烟卡”究竟从何而来?
在小学生群体中突然流行起来的“烟卡“都是从何而来呢?对此,有家长反映,小学生们通常会去学校周边店铺和网上购买,甚至在垃圾桶里翻或找陌生人索要。6月底,长兴县烟草局执法人员在辖区学校周边的文具店、玩具店等对“烟卡”销售展开专项检查,发现一些厂家擅自将“中华”“和天下”等带有商标的烟盒进行印刷销售。执法人员表示,这些商家涉嫌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网络平台上,也有不少购买、批发“烟卡”的渠道。部分记者搜索发现,这些号称“绝版”“稀有”“烟卡”的消费者众多,多达上万人付款。其中,含200张稀有不重复卡片的卡册售价高达399元。买家评论中也多是“孩子很喜欢”。有的名为“文化用品店”的店铺内,商品竟几乎全是“烟卡”。
图源:网络截图
有关律师:“烟卡”属“三无产品”,平台不应进行售卖,“烟卡”作为游戏用品,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上述产品的生产者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注意事项,未标明注意事项的不得销售。而“烟卡”不仅容易引起未成年人对烟草的好奇心,诱发吸烟行为,且烟草残留也会影响健康。根据上述规定,“烟卡”并不属于经国家许可生产的产品,也无相关标准,属于“三无产品”,电商平台不应进行售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烟卡”与几十年前流行的“摔四角”“摔包子”有些相似,本身没有很大危害。但是,“烟卡”与香烟有关,容易引发争议。
我们国家对于禁烟有明确的法律和政策规定,所以学校对中小学玩“烟卡”作出禁止也是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但是,不能“一禁了之”,应该更多考虑到“烟卡”流行背后的问题。
“烟卡”的流行反映了目前学生课余生活看似丰富,实则课余时间被挤压、户外活动的匮乏的问题。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该主动开创更多有益身心的游戏,引导孩子寻找比玩卡片更有趣的替代品,给学生提供更大空间,带领他们接触大自然,在体验中感知生活的乐趣。(韦菊方)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