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引擎”动力强劲 内需潜力加快释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10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商务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出扩大内需的一系列举措,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商业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流通方式创新发展,流通效率明显提升……过去十年,中国在内贸领域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业内人士预计,未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的不断完善,国内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繁荣发展态势。


  消费提质扩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逐步增强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商务部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多角度、多领域加快释放消费潜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促进消费升级。在汽车领域,2021年,商务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 便利二手车异地交易的通知》;2023年,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4年,商务部等7部门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等,推动汽车消费潜力全面释放。同时,在家电、餐饮等领域出台相关创新举措,鼓励家电家具循环利用、以旧换新,支持餐饮业创新经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推动餐饮消费进一步扩大。


  推动新型消费快速发展。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催生出更多新的消费需求。2021年,商务部等28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从打造网络节点、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改善消费环境等多方面系统推动新型消费发展。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统筹开展全国性消费促进活动,同时指导各地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消费促进活动,优化消费供给、创新消费场景,充分满足百姓多样化消费需求。


  安邦智库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宏旭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在近期推动的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中,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取得的成效尤为亮眼。“试点城市建设也为其他地方带来标杆效应,促进消费供给的全面改善。近年来,消费需求从中心城市向其他地区辐射、扩散便是具体体现。”


  魏宏旭表示,总体来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消费供给的提升、改善和精准化匹配不断满足着消费者更加多元的消费需求,走通了消费供给侧改革、改善和提升消费需求的路径,在阶段时间内实现了扩内需、促消费的目标。


  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成效持续显现


  扩内需促消费,离不开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此,商务部持续发力--从提升流通基础设施看,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累计支持1489个县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近30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超15.8万个;从商贸流通的网络布局看,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同时不断完善城乡配送体系,推动流通降本增效。


  以推动城乡配送体系建设为例,2017年12月,商务部等五部门印发《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2019年2月,商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2020年第一批全国城乡高效配送典型案例发布,2022年12月第二批21个全国城乡高效配送典型案例发布;日前,商务部印发《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其中提出推动商贸流通领域物流数字化发展5项举措。


  在政策的引领下,商贸流通行业经营主体纷纷主动拥抱互联网信息技术,见证着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建设的更迭向新,也促进了商贸领域的日益繁盛。


  如物美集团建立了一套基于云端的数字化系统支持前端业务,有效解决到家履约、物流效率、货物管理、成本控制等一系列难题;达达集团通过“京东到家”和“达达快送”两大平台形成“即时零售+即时配送”协同发展模式,积极构建同城即时消费“新基建”。


  高效的物流体系也助力着农产品的快速上行。广西阳朔的沃柑刚下枝头就被分类包装,直接发往东北、内蒙古等地;宁夏盐池牧场边冷链车间的新鲜羊肉最快24小时就能送到深圳、云南等地。


  迈入“十四五”,建设高水平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推动商贸领域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的新任务。2021年8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发布2024年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名单,首批20个城市入选。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商贸流通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消费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各种商品和服务,从而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提高了商品交换的效率,降低了全社会的交易成本。


  展望未来,袁帅表示,未来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发展将是一个持续优化、创新发展的过程,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的要求,持续推动商贸流通行业健康发展。


  内外贸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


  宁波惠尔顿婴童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在创立伊始是一家外向型企业,2014年开始以自有品牌布局国内市场。随着坚持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三同”)以及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政策利好的助力,目前,该企业内销金额已占销售总额的50%。


  早在1979年,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就成功开发出炻器产品,第二年便进入国际市场。不过,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该公司意识到,过度依赖外贸出口的模式让自身面临巨大风险,其决定进行内外贸一体化转型。在内销方面,自2014年到2023年,高淳陶瓷承制多场国宴餐瓷,建成国家高品质日用陶瓷示范线。


  上述企业是我国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缩影。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6月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政策精神,2022年5月,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通知》,2023年以来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9个地区开展了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紧接着,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报请国务院审议出台《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五个方面18项举措,涵盖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加快重点领域内外贸融合发展、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等。


  上海将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与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在保税区等重点领域推进便利化举措,压缩通关时间,畅通内销渠道。北京以建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为依托,探索数字贸易内外贸融合发展新范式,以数字技术促进内外贸协同联动。浙江累计培育六批内外贸一体化领跑企业827家、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84家,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截至2023年底,9个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已取得初步成效。


  “上述改革和成效体现了商务部在推动内贸领域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决心和行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


  柏文喜称,当前,内外贸一体化已经成为新阶段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抓手,不少企业正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布局,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中开拓发展空间。未来,进一步打通制度规则衔接、融合发展平台建设、监管体系统筹等方面的堵点,将推动中国企业与全球产业链的进一步融合。(记者 邵志媛)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