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收官在即 步步高凤凰涅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10





重整即将收官,步步高经营态势日趋向好。

7月9日晚间,步步高发布的半年报业绩预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16亿元—19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5600万元—8000万元,同比减亏82.2%—87.54%。

步步高表示,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减亏主要系引入共益债后,公司超市业态逐步恢复正常经营。尤其是在引入胖东来团队后,步步高二季度主动调整经营策略进行门店调优,聚焦优势门店,关闭低效门店。闭店支出计入当期损益,整体经营业绩较同期改善。

胖东来助力经营转型升级

在有序推进重整的同时,步步高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改进经营管理。

据了解,借助湘潭中院许可10亿元以内的共益债借款,公司推动超市业务经营持续恢复,百货业务维持正常运转。

此外,步步高自今年一季度末引入胖东来管理团队,针对公司超市业务,从调整员工薪资、压缩营业时间、提升员工福利待遇、门店动线布局、商品结构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

数据显示,调改首店步步高超市长沙梅溪湖店6月日均销售已基本稳定在120万元以上,调改前,该门店平均日销在15万元左右,日均客流2000人。也就是说,梅溪湖店为例,调改后的门店销售额提高到此前门店日均销售额的8倍。调改第二家湘潭九华店日销106万元左右。目前,第三批门店长沙步步高星城天地店、长沙步步高超市金星店、邵阳步步高新天地店、岳阳步步高广场、步步高岳阳新天地店等主力店也已启动调改,将陆续在三季度完成,以全“心”面貌营业。

此外,步步高表示,胖东来团队还对步步高购物中心门店进行了联动调改,在员工关爱、运营服务、招商调整、标准流程建设等多方面取得进展,购物中心业绩增长可观。

根据目前的重整进展,步步高表示,公司及相关子公司将在法院、管理人的指导和监督下,做好重整计划执行工作,最大程度保障债权人利益和股东权益,力争尽快完成重整工作,恢复持续经营能力。

重整助力大额减债并引资25亿

此前,因陷入债务和经营双重困境,步步高于2023年7月正式启动预重整,并于同年10月26日顺利进入重整程序。此后,步步高重整快速有序推进。今年4月下旬,公司与17家投资人签订《重整投资协议》。5月上旬,相继披露《重整计划(草案)》相关方案,并最终获得出资人组会议、债权人会议通过。6月30日,公司及其十四家子公司重整计划获湘潭中院裁定批准,重整进入执行阶段,收官在即。

根据重整计划经营方案,步步高将聚焦超市、购物中心两大主营业务,精减门店数量,提高单店产出。围绕“超市+百货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全面发扬双业态联动优势,继续发挥助力民生消费的重要作用。

通过此次重整,步步高将大幅降低企业债务规模,大幅度减少利息支出。通过本次重整,步步高将引入25亿投资款,大幅改善公司流动性。

此外,普通债权方面,每家债权人超过10万元的债权部分,将以步步高资本公积金转增股票按照9.69元/股的抵债价格进行以股抵债,预计削减大幅债务,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恢复和改善经营。

四家产投多方位赋能

根据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步步高共引入了17家重整投资人,包括产业投资人4家,财务投资人13家。其中,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投资人,因为这将关系到步步高未来的发展与更多可能性。

根据步步高重整计划,4家产业投资人分别为:白兔集团、外贸信托(联合中化农业)、湘潭电化产投、物美集团+博雅春芽。

白兔集团,是一家专注于美妆、时尚、美食等快消品牌赋能与孵化的MCN机构。它将与步步高组建合资公司,通过“精选产品+线上爆发增长+线下稳定销量”的方式,完成自营商品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逐步打造步步高自营商品供应链体系。

外贸信托(联合中化农业)未来则将与步步高在优质生鲜与农产品采购供应、电商平台合作、优质单品培育、农产品源头产业布局等方面开展长期稳定合作,对步步高进行产业赋能,优化生鲜与农产品领域供应链品质,降低采购成本。

湘潭电化产投则是湘潭本地一家实力国企,其旗下子公司聚宝农业在粮食行业中拥有领先地位和优势资源,将帮助步步高引进优质低价粮食产品,提升产品质量。

产业投资人中的物美集团和博雅春芽将充分发挥在整合供应链、品牌赋能、数字化零售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步步高进一步提升供应链能力,并利用强大的数字化能力帮助公司提高运营效率。物美集团关联方的多点(Dmall)数字化平台,在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

具体来看,白兔集团——营销能力、中化农业联合体——生鲜供应链能力、湘潭电化产投——本地实力国企(粮食与资金能力)、物美集团和博雅春芽——数字化能力等,加上步步高的渠道能力,这些基本上覆盖了零售经营的全链条。

依托于本次重整,步步高减债、引资,引进经营管理团队三管齐下,步步高也在通过此次重整做业务的未来布局与提升。正在凤凰涅槃的步步高即将再度展翅高飞。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