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新品迭出、消费需求迅速迭代的时代,食品企业推新节奏前所未有得快。
根据尼尔森研究报道,每年中国快消市场上会出现超过20000款新品,但大多数新品无法走进消费者心智,90%的新品没有长久的生命线。此类现象在速食食品行业尤其明显,货架上的新品如过江之鲫,但能够发展起来成就品牌的屈指可数。
这些雄踞货架的品牌,在一次又一次的大浪淘沙中引领市场走向。它们都有一个特点,懂得从消费者的心出发,布局市场,创造新产品,为消费者创造新需求,获得人们的认同与信赖。
但创新不是灵机一动,需要的是深厚底蕴,需要投入大流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是慢功夫甚至可以说是笨功夫,积累过程并远比人们想象的艰巨,而这些企业通常喜撸起袖子埋头深耕,连漂亮话都不会说。
这些“笨”企业里,就有今麦郎。成立30年,下足苦功夫、笨功夫、慢功夫,成为货架上的常青树。
01
不在卖场玩营销,却用19年时间开垦麦场?
今麦郎的笨,从原料供给上就能看出来。
1994年,第一袋“华龙面”的面世,今麦郎的前身华龙集团凭借物超所值、精品低价的产品优势迅速占领下沉市场的货架,2002年推出的弹面更进一步,助力升级后的今麦郎品牌上架高端市场。
跨过初创阶段的门槛,货架上已经有了今麦郎的立足之地,但如何发展的更好成了首要问题,作为始终坚持“好产品”发展哲学的今麦郎,不在营销上花样百出,而是从提升产品品质着力,把目光聚焦在田间地头。
在那个全产业链观念较为模糊的时代,我国大多数方便面企业都依赖国外进口的优质小麦。
今麦郎不信邪,幅员辽阔的中国沃土凭什么不能种出优质麦子?想到就行动,今麦郎开始了自己的“优质麦工程”,这一干就是19年,在北纬37°黑龙港流域大力推广优质强筋麦“师栾02-1”的种植,这种蛋白质含量高、胚乳丰富的麦种,填补了优质麦的供给缺口,“国麦”从此扬眉吐气。
今麦郎“优质麦”工程
如今,今麦郎已经有35万亩优质麦种植基地,用“国麦”为中国消费者做一碗好面,进一步夯实了原材料的重要性,先行业一步突破提质增品的难关。把一件最基础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今麦郎能爆品频出的关键。
02
为核心技术花了20年,值吗?
除了辛辛苦苦种麦子,今麦郎在技术创新上的“执拗”,也造就了其在货架上无法撼动的地位。
虽然每年上架的国产方便面层出不穷,口味上也各有千秋,但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师从日系”,众所周知,日本人通过油炸天妇罗带来灵感发明了方便面,并形成相关文化,油炸面技术一度被各国方便面企业奉为准则。但今麦郎偏偏不想遵规守矩,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面食文化,怎么可能没有属于自己的方便面制面技术?油炸方便面再方便,但就是改不掉热量高、不健康的痼疾,已经成为限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依旧是“一言不合就开干”,从1999年开始,今麦郎就开始尝试0油炸面的技术攻关。
从1999年第一代0油炸工艺产品煮着吃,2004年第二代0油炸工艺产品VIP碗面,2008年第三代0油炸工艺产品煮着吃二代,2018年第四代0油炸工艺产品老范家、面馆面,再到2022年第五代0油炸工艺产品拉面范。今麦郎历经了二十几年技术攻关积累,583次配方设计与工艺试验,最终从中国传统的蒸馒头、煮面条的饮食智慧中得到灵感,研发出创新的“蒸煮工艺”,实现方便面行业从油炸面到0油炸面的跨时代变革,彻底打破日本长达64年的技术统治。2018年,今麦郎还在日本东京举办了蒸煮面工艺发布会,将这项新技术展示在世界面前,不仅代表了世界制面行业的先进水平,更被称为“对方便面的一次重新发明”。
技术受限?今麦郎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从二十多年前斥巨资成立中央研究所开始,今麦郎就决定,打磨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任何状况,才能拥有话语权,才能在货架站稳站牢,扎根消费者心智。
03
有几家企业敢这么“笨”?
今麦郎的“笨”,如今多数深受流量思维洗礼的企业,是无法理解,也不敢去正视的。
不管是在“国麦”上的坚持,还是在技术上的不服输。今麦郎“笨”的让人服气,关于企业成长与发展的价值观更是行业里独树一帜的存在。
在这个追求火速变现的大环境下,短周期,赚暴利被很多人奉为真理,仿佛概念玩的妙,营销做出彩,消费者就会买单,市场份额手到擒来。仿佛全球500强的大企业们其实都是在运作资本,动用媒介力量占领市场,而不是精研产品攻占心智。殊不知大巧若拙,智者不投机,只会埋头实干。
越“笨”的企业根扎得越深,今麦郎用19年的时间在土地里扎根,用20年的时间在技术上扎根,用近30年时间在消费者心智的沃土上扎根,用价值创新去引领行业新需求,驱动行业变革。也正是如此,不管经济周期怎么翻来覆去,今麦郎的产品始终在货架上赢得不同世代的消费者的心。
大智若愚,品牌的最高境界,莫过如此了吧。
转自:永州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