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质量 扎根巴西 格力电器树立中巴合作企业典范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1-15





  2019福布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杰出领导人入选榜单的50位企业领导人中唯一一名女性;《财富》杂志"2019年全球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排行榜"位列全球第三,被《财富》称赞为"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领袖之一"。作为卓越的中国企业家代表,董明珠带领格力电器,在坚守实体经济和坚持自主创新中,收获了诸多荣誉,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格力电器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巴西市场,并在1998年成立了销售公司,大力开拓自主品牌在巴西的发展,开启了巴西格力发展的新征程。根植于中国,不断走向世界的格力电器,以"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初心,始终坚守实体经济,坚持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加快实现管理信息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持续引领全球暖通行业技术发展,在智能装备、通信设备、模具等领域持续发力,创造更多的领先技术,不断满足全球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智能化时代扬帆再启航,谱写新篇章。


  坚守质量不断创新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1996年11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成立初期,主要业务为组装生产家用空调,现已发展成为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集团,产业覆盖空调、生活电器、高端装备、通信设备等领域,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现有9万多名员工,其中有1.4万名研发人员和3万多名技术工人,在国内外建有14个生产基地,分别坐落于珠海、重庆、合肥、郑州、武汉、石家庄、芜湖、长沙、杭州、洛阳、南京、成都以及巴西、巴基斯坦;同时建有长沙、郑州、石家庄、芜湖、天津5个再生资源基地,覆盖从上游生产到下游回收的整个产业链,实现了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公司现有15个研究院,分别是制冷技术研究院、机电技术研究院、家电技术研究院、新能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健康技术研究院、通信技术研究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机器人研究院、数控机床研究院、物联网研究院、装备动力技术研究院、电机系统技术研究院、洗涤技术研究院、冷冻冷藏技术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共有96个研究所、929个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电机与控制、建筑节能),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机器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各1个,同时成为国家通报咨询中心研究评议基地。


  坚持创新驱动。公司提出研发经费"按需投入、不设上限",仅2018年研发投入就达到72.68亿元。经过长期沉淀积累,公司目前申请国内专利56028项,其中发明专利26635项,国际专利1862项,在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排行榜中,格力电器排名全国第六,家电行业第一。现拥有24项"国际领先"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中国专利奖金奖4项。据日经社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格力家用空调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6%,连续多年稳定保持全球第一。在国内市场,格力中央空调连续7年占有率全国第一。


  坚持质量为先。格力电器始终恪守诚信经营的宗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严抓质量源头控制和体系建设,努力实现"零缺陷、零售后"的目标追求,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据中标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格力顾客满意度、忠诚度连续8年保持行业第一。2018年,公司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在第63届欧洲质量组织年会及中西双边质量交流会上,格力电器成功斩获"最佳改进项目奖",成为本次大会上唯一获此殊荣的亚洲企业,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坚持转型升级。格力电器坚决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升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2013年起,格力相继进军智能装备、通信设备、模具等领域,已经从专业空调生产延伸至多元化的高端技术产业。目前,格力智能装备不仅为自身自动化改造提供先进设备,同时也为家电、汽车、食品、3C数码、建材卫浴等众多行业提供服务。人均产值从2012年的91.2万元跃升至2018年的149.6万元。


  2018年,公司营业总收入2000.24亿元,净利润262.03亿元,纳税160.23亿元,连续12年位居家电行业纳税第一。2019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983.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9%,净利润137.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7%。


  当前,中国正处于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关键时期。坚持"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格力正在通过对"完美质量"的追求,展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实力。

  扎根巴西 树立典范


  格力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巴西市场,并在1998年成立了销售公司,大力开拓格力自主品牌在当地的发展。在市场上取得稳定增长后,格力于2001年斥资2000多万美元在玛瑙斯建立了中国家电企业第一家海外工厂,勇敢地踏出了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开启了中巴合作企业的典范,为广大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据了解,目前巴西格力工厂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员工总人数在1000人左右,中方员工控制在3%以下,空调年产能可达100万套。


  巴西格力在巴西市场能取得成功,主要归功于优异的质量和领先的技术,还有长期坚持"本土化"的经营策略。根据巴西空调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格力在2019年上半年的市场占有率接近20%,名列市场前茅。格力在巴西坚持百分之百经营格力自主品牌,建立了扁平化的销售模式、全方位的售后服务和培训体系。目前格力在巴西的销售网点已遍及24个州,并建立了1000多个售后服务网点,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


  凭着优异的质量和领先的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格力空调在巴西市场树立了中国家电精品的品牌形象,并赢得客户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目前是巴西销售价格最高的空调产品之一。在巴西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消费者投诉网站Reclamaqui上,格力是被巴西消费者投诉最少、评分最高的空调企业,也是空调行业内唯一被消费者连续三年给于"大笑"标志认证的品牌。由于在节能环保上的持续研发投入和突出贡献,巴西格力连续15年获得巴西最高节能奖-总统"节能之星"奖杯和证书。在巴西,很多巴西球星家里都装过格力空调。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巴西格力已经成为巴西市场上技术领先、品牌影响力大的专业化空调销售企业。格力空调基本不用售后服务的好质量不仅获得了巴西消费者的认可,也改变了巴西消费者对中国产品"价廉物差"的印象。


  在巴西建厂之初,格力就引入了坚持近20年的"筛选分厂"零部件检测工序。格力巴西"筛选分厂"的几十号工人不产生任何效益,就是为了保障对进厂的每一个零配件进行严格检测;在设计、制造、采购等环节大力推行"零缺陷"工程。


  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深耕巴西多年的品牌影响力,巴西格力还成功中标2016年里约奥运会多个场馆和奥运村、媒体村等配套项目,并被里约奥组委授予"官方供应商"称号,是中国家电行业唯一获得里约奥运会官方供应商的品牌。能够成为奥运会官方供应商,表明格力已经得到了巴西市场的认可,真正成为一家"巴西"企业。这不仅让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受到里约奥组委的特别感谢和表彰,更让格力空调的口碑在巴西更上了一层楼。这之后,更多的巴西的项目出现了格力的身影,包括巴西美丽山二期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格力为所有换流站提供全套暖通空调服务、Para州联邦大学光伏中央空调项目、南大河州私立贵族学校中央空调项目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格力品牌和中国制造背后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得到巴西市场更加广泛的认可。


  坚持"本土化"的经营策略,是巴西格力发展壮大,保持稳定经营的法宝。在格力国际化的过程中,坚持海外企业本土化经营一直是公司发展的重要举措。本土化经营就是用本土员工,采取适合本土的管理和经营方式达到公司业绩发展的目的。以巴西公司为例,格力坚持以巴西籍员工为主的经营思路,取得了不错的管理效果。中方和巴方员工突破了语言、文化和背景的障碍,形成了融洽的跨国工作氛围。两国员工携手同行,建立了深厚的中巴情谊,让巴西格力成为向巴西人民展示中国形象的一个窗口。


  在生产方面,巴西格力在当地建立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精度、自动化程度、生产效率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引进总部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高于巴西标准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始终坚守质量的初心,让巴西格力的市场口碑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巴西格力也为巴西当地经济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巴西格力累计销售自主品牌超30亿巴币,累计缴纳税额和提供员工福利超10亿巴币。同时巴西格力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参与社会慈善活动,在巴西社会获得更广泛的认同,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贡献了力量,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认可和称赞。


  格力作为"首都新国门"大兴国际机场主航站楼中央空调制冷设备唯一供应商,提供的17台格力永磁同步变频离心机组正式服役,为这一全球瞩目的超级工程保驾护航:8台2000RT永磁同步变频双工况冰蓄冷变频机组,6台2000RT基载变频机组,3台600RT基载变频机组机容量高达29800RT。(记者 韩凯 顾宇)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