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强国建设在路上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5-18





  加强品牌建设关系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品牌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已经或者即将进入国际市场。然而,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由"品牌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仍需时日。
 
  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在第三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上指出,要用系统思维审视品牌建设,从国际品牌比较看,我国知名品牌凤毛麟角,美国知名品牌遥遥领先,我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这个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差距较大;从国内品牌创建情况看,各界还没有形成推动合力,优化配置有待提高,创建进程有待加快;从品牌创建趋势看,伴随着中国双重经济转型的深入推进,量的扩大为主将转为质的提高为主,品牌创建将会持续推高,中国品牌将会更快更好地涌现出来。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创造了年均增长9.5%的高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装备制造业国家,但是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国务院原参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张纲说道。
 
  张纲指出,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不强的最大短板是质量。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品牌强国。品牌是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表现,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升级呼唤中国品牌的崛起,品牌将引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品牌强国建设应如何发力?石军建议,用融合思想引领品牌建设,用协同方式推进品牌建设。
 
  石军进一步解释道,当今世界,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大势,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要用融合思想引领品牌建设,把着力点放在深化改革促要素优化配置上。当前,企业协同、区域协同、国际协同也已取得较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品牌建设的协同推进合力仍然不足。协同推进品牌建设关键在于建立政产学研金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4+1落地机制。与此同时,推进品牌建设要注重借鉴日韩先进经验,积极弘扬中国商业文明,努力创造更加先进的政产学研金合作模式,更好更快推进品牌建设。
 
  在品牌强国建设方面,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张树庭有着自己的见解。
 
  在张树庭看来,目前,中国品牌呈现出国家高度重视、传播复杂、消费变革大、竞争异常激烈、市场机会千载难逢等特点,并由此带来了中国品牌发展的新动向。一是新物种频频出现,小众崛起;二是品牌速成,互联网环境快速催生品牌;三是科技赋能;四是新模式层出不穷。
 
  在新形势下,张树庭表示,品牌已经成为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品牌强国建设要有"五度"--高度、广度、效度、温度、信度。
 
  "品牌已经成为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建设要有高度;跨文化传播的扩散和渗透,要有广度;大数据驱动使品牌管理工作更加精准,要有效度;在人工智能时代,不要让品牌变得冷冰冰,要有温度;最后要有信度,互联网赋能使消费者的监督能力更加强,品牌更加爱惜自己的羽翼。"张树庭说道。(记者 王旭光)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 国货信心亟待提升 中国品牌声誉传播更需加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也经历了从量到质的快速转变,消费升级已然到来。然而,近年来我们看到,从对日本智能马桶的抢购,再到如今各式各样的海淘,无不显示出中国消费者对...
    2017-03-22
  • 顶层设计多方发力 中国品牌强势崛起

    以企业为主体,以增强品牌培育能力为重点,授人以渔。2012年起,工信部连续在工业行业实施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工业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7-06-05
  • 吉利汽车:耐住寂寞的中国品牌之路

    在汽车产业逾百年的演变史中,不断变化的技术理念、智能化的技术导向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更人性化,更安全。归根结底,汽车是人创造出来,为人服务的工具。显然,吉利深谙此道。
    2017-06-13
  • 实现“三个转变”打造中国品牌

    实现“三个转变”打造中国品牌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资源。拥有国际品牌的数量和质量,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2017-07-2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