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中国制造"的长城润滑油实现进口全替代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1-03





  你知道“嫦娥”探月卫星、“天宫”空间实验室、“复兴号”高铁用的是哪个牌子的润滑油吗?说到这些,从事润滑油行业近30年的张春辉如数家珍。
 
  作为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技术总监、首席信息官,张春辉见证了长城润滑油在中国高端装备中的应用。他说,“长城润滑油为每一次中国重大航天任务提供全程润滑保障,我们是中国航天工业的坚定支持者。”
 
  2017年9月,京沪线上的“复兴号”以350公里/小时的速度运行,成为世界商业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铁,创下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
 
  高铁的整车技术我国已实现自主化,部分核心零部件正在逐步国产化。“但我们的润滑油走得更先一步,在高铁核心设备尚未国产化时,已获得德国弗兰德和日本东洋电机的认证,然后用在了中国的整车上。后续公司参与了高铁的国产化齿轮箱和轴承的配套油品开发。”在张春辉看来,长城润滑油促进了中国高铁装备的快速国产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前,长城润滑油瞄准航天、高铁等高端装备领域,并在工业机器人、电动车等新兴领域持续发力,已成为中国第一、亚洲最大的专业润滑油公司。
 
  “我们要做全球一流的润滑油公司。”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张春辉阐述了公司的战略目标。
 
  航天高铁见证中国润滑油行业的“创新能力”
 
  润滑油被称为“黄金血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高铁、远洋运输、冶金、煤炭、电力、机械加工、民用轿车、高端农机等各行各业。
 
  “就市场占有率来看,截至目前,长城润滑油占国内市场整体份额1/3以上,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张春辉介绍说,在国内一些细分领域,长城润滑油占比非常高。“比如航天、军用飞机、铁路货运等领域,长城润滑油都保持非常高的使用率。”
 
  如果把这一串数字放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润滑油消费国的背景中去观察,那么长城润滑油无疑是行业中的“带头大哥”。
 
  中国是一个航天工业大国,在航天领域,长城润滑油是中国唯一一个航天润滑油提供商。
 
  “就全球来看,航天润滑油公司非常少,不超过三五家。”据张春辉介绍,航天运载、卫星运行、火箭发动机会使用超高温、超抗氧化剂润滑油脂。“‘嫦娥’、‘天宫’的各个部位用的都是长城润滑油。”
 
  1962年4月,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中国组建了长城润滑油的前身——原石油工业部北京试验厂,开始进行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国防尖端工业所需特种润滑油的研发和生产。
 
  1964年10月,根据三线建设需要,重庆巴县建设了新型材料研究所,即现在的长城润滑油重庆分公司。
 
  如今,长城润滑油形成了北京、重庆、天津3个中国航天润滑油脂基地,先后自主研发了航天发动机油、航天液压油、航天仪表油、精密润滑脂等7大类60多种航天润滑产品,满足了中国航天工程的需要。
 
  “在高铁方面,中国动车组最初走技术引进路线。”张春辉介绍说,刚开始用的是国外的齿轮箱、轴承、减震器,添加的也是国外的润滑油。
 
  2012年,长城润滑油成立攻关组,研发出的齿轮箱润滑油既通过国家鉴定,又获得国外认证,用在了青岛四方生产的中国高铁动车组上。
 
  此后,长城润滑油遵循“同步设计、同步研发”理念,在高铁装备国产化过程中,同时实现了油品国产化。目前,“复兴号”高铁齿轮箱配套使用的润滑油,就是长城润滑油为其量身定制。
 
  这种润滑油进行了6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圈的行车试验,历经复杂路况、工况考验,实现了齿轮箱油的原装配套,成为“复兴号”刷新“中国速度”的见证者。
 
  “我们的润滑油技术走得比有些装备超前一些,所以在高铁装备国产化时,我们更有优势,也促进了中国装备的快速国产化。”张春辉表达了长城润滑油研发团队的一份豪情。
 
  从配套服务到同步研发,再到标准制定,长城润滑油建立起服务中国高铁的新模式。
 
  “雪龙号”助力 跨越远洋运输业门槛
 
  在采访中,提起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张春辉讲到了“雪龙号”的故事。
 
  2000年,执行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号”是从乌克兰整船引进的一艘破冰船,它能冲破1.2米厚的冰层。
 
  “这艘船前往南极,要经过西风带,面对海浪高达二三十米,然后又要破冰,温度会急剧变化,因此对发动机的润滑要求很高。”张春辉介绍说,当初引进时,“雪龙号”甲板上的各种设备、发动机、推进器用的全是国外品牌的润滑油。
 
  为此,长城润滑油的研发人员暗下决心:要让“雪龙号”的润滑油实现国产化。
 
  经过3年的技术攻关,长城润滑油拿出了一整套的方案和产品。张春辉坦言,“‘雪龙号’使用的是瑞士瓦锡兰公司的发动机,所以我们就去瑞士做实验,通过海上运转5000小时(208天)鉴定试验,并拿到了全球两大船舶发动机制造商——瑞士瓦锡兰和丹麦MAN公司的技术认证。”
 
  张春辉说,长城润滑油的真正实力是,已完成海上运转8000小时(333天)实验。
 
  接下来的事情顺理成章,瓦锡兰公司将长城润滑油列入船舶发动机使用手册名单。经过方案论证和专家评审,以及实际行船试验,“雪龙号”上的20多种油脂,从2004年开始已全部使用了长城润滑油。截至目前,“雪龙号”已30多次前往南、北极进行科学考察,证明长城润滑油“非常可靠”。
 
  随后,当时中国的四大远洋公司——中远、中海、招商、长江航运以及国外的一些船运公司,也在30万吨的大型油轮VLCC上逐步使用了长城润滑油。
 
  此前,在远洋运输领域,润滑油用的全是进口品牌。而现在,长城润滑油位列中国船用油市场占有率“头把交椅”。
 
  回首往事,张春辉的感慨是:“我们把最难的技术门槛跨了过去,否则销售人员直接到船上去销售,谁也不敢用。”
 
  在民用轿车领域,长城润滑油也是一个先行者。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引进了大众和雪铁龙两个轿车品牌,发动机、变速箱、刹车液润滑油最开始用的也是国外品牌。
 
  “为了使长城润滑油替代进口产品,我们买车去欧美做台架试验和行车实验,一个坎一个坎地过。”张春辉说,经过七八年时间,长城润滑油终于实现了替换合资车润滑油的夙愿,世界著名的轿车企业丰田、通用、日产、现代等都将长城润滑油作为工厂装填油和售后服务用油。长城润滑油在中国汽车OEM市场份额已占60%。
 
  国产车如奇瑞、长安、五菱等,大部分也在用长城润滑油。
 
  在海外市场,长城润滑油获得了德国斯图加特·奔驰售后专用油的一系列技术认证,今年奔驰汽车面向全球招标,经过十几轮的投标竞争,中国石化润滑油在十几项发动机油、变速箱油、助力转向液产品中脱颖而出。
 
  走高端路线 做全球一流润滑油公司
 
  在机器人、电动车等新兴领域,长城润滑油也不遑多让。
 
  目前,我国每年大约生产7万台工业机器人,3家龙头企业分别为沈阳新松、广州数控、江苏绿地。在机器人的润滑油配套方面,长城润滑油已实现了同步供应。
 
  在上述3家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中,长城润滑油已经成功配套,并占主要份额。
 
  “机器人的底座、手臂、关节使用的润滑油脂是不同的。”张春辉介绍说,欧洲和日本的机器人,发展趋势也不一样。在六轴机器人中一般大关节的RV减速机大多使用润滑油,但也有使用润滑脂的。而小关节使用谐波减速机,使用的则是一种特殊的润滑脂,所以要为其单独开发产品。
 
  “比如中国路虎的装配线、标致雪铁龙的装配线上使用的进口ABB机器人,目前已经批量使用长城润滑油进行耐久性试验。”张春辉说。
 
  就电动车行业来看,长城润滑油与比亚迪、北汽、奇瑞、长安、宇通都有配套合作。
 
  “电动车的变速箱与汽油车不一样,对润滑油的要求不一样,因此我们为其开发了专用变速箱油。”张春辉表示,同时也给电动车供应刹车油和轮毂润滑脂。
 
  就商业模式来看,长城润滑油偏向以技术为主,实施“产品领先、技术领先”战略。但从整个公司来讲,其核心可概括为“专业化和高端化”。
 
  就业务范围来看,长城润滑油已在中国大陆、东南亚、澳大利亚、欧洲、南美洲、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经销网络,在新加坡、阿联酋、美国和南非等国家的主要港口设有船用油供应网点,并在新加坡设立了新的润滑油脂产销基地。
 
  “我们持续走高端路线,从而带动技术研发,提升品牌。”在张春辉看来,“做全球一流润滑油公司”这一目标正在激励着他和他的同事们投身“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使长城润滑油在全球拥有更大的竞争力。“作为中国润滑油行业的排头兵,这是我们的责任担当。”(记者 楚贵峰)
 
  转自:中国企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制造走向海外 诸多品牌享誉“一带一路”

    中国制造走向海外 诸多品牌享誉“一带一路”

    从两千多年前的驼铃悠扬,到如今的汽笛声声,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生根发芽。“对于中国品牌而言,这是树立形象的良好时机。必须抓住机遇,借助‘一带一路’做大做强中国品牌。
    2017-06-07
  • 中国制造2025需要企业走自创品牌之路

    中国制造2025需要企业走自创品牌之路

    根据福布斯发布的“2017年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排在前10名美国占据八席,包括苹果、谷歌、微软、可口可乐等,而中国却没有一个品牌上榜。因而,积极推进品牌战略、提升品牌价值无疑是中国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2017-08-14
  • 玉柴机器展示“中国制造”新亮点

    玉柴机器展示“中国制造”新亮点

    500万台的市场保有量,使玉柴拥有足够底气去经营“捷·诚”服务品牌,打造一个堪称“中国标杆”的服务品牌。通过构建细分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玉柴的服务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
    2017-09-26
  • 中信重工:打造“中国制造”金字招牌

    中信重工:打造“中国制造”金字招牌

    下一个5年,将是中国阔步发展的5年,作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我们中信重工人将积极践行“工匠精神”,以实际行动制造出更多高精尖的产品,在国际上叫响中信重工制造的金字招牌。
    2017-11-13

热点视频

《芳华》原型杨慧58岁仍像少女 舞蹈说跳就跳美到逆天 《芳华》原型杨慧58岁仍像少女 舞蹈说跳就跳美到逆天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