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者王学增眼里,小微创新企业在初创阶段能得到资助是最大的幸运,作为同创科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帮了他大忙的却是一张电子券。这张券,让他们自主研发的新型耐火材料获得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上一家测试中心的专业检测和评价,还享受了5万元补助,公司据此改进产品性能,营业收入从几十万元跃升至上百万元。
这张电子券就是北京市3年前推出的首都科技创新券,截至2017年底,北京已投入1.4亿元创新券资金,支持了2400余个创新券项目。就在上月,北京推出创新券新政,提高支持力度,扩大覆盖范围,一个多月来已吸引149个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申请了2087万元创新券资金。今年创新券还将扩大使用区域,京津冀三地创新券互通互认即将启动。
1.4亿元扶持两千多项目
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是重要的创新主体,但其经济实力有限,研发能力薄弱,更无力购买高端仪器设备。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大量高端实验室和昂贵的科研设备,但有些设备利用率不高,服务本单位科研多,服务小微企业或创业团队的则很少。
2014年12月,北京创造性地推出创新券,以解决双方的供需矛盾:政府提供资金用于创新券,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可以运用创新券向高校、科研院所购买研发设计、检测测试、技术升级等方面科研服务,而收取创新券的单位可凭券到指定部门兑现。
小小的创新券,为小微企业帮了大忙:怀柔区鹿世界产业园向专业实验室寻求工艺支持,将鹿粪变成花卉专用肥料,园区环境变好了,企业也增收了;霍比特人创业团队在高校专家和科研资源助力之下,摸索出产品形态解决方案,实现了随手复原3D模型的技术;平谷区创业者隗合亮借助扶持将“即刻到家”的金点子变成实用的好产品……
北京市科委统计显示,目前,北京已引入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29家单位、649家实验室的创新资源供给方;利用全市84家创新型孵化器、行业协会等作为推荐机构,推送创新券的科研服务;而截至2017年末,北京共投入1.4亿元创新券资金,支持2115家小微企业和111家创业团队与实验室合作开展2402个创新券项目。
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全面托管北京科技大学实验检测资源,作为创新券的专业服务机构,截至2017年底,他们一共为152家手握创新券的小微企业、创业团队提供分析检测、研究开发等服务。公司总经理刘亚东告诉记者,“创新券还极大地激发了学校年轻科研人员参与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创新的热情,以公司为例,2017年促成的深度研发实验服务量较2014年未推出创新券政策前增长一倍以上。”
一个多月吸引上百团队申报
今年4月9日,修订一新的《首都科技创新券资金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最大亮点在于提高支持力度。
具体来说,每年度符合补贴要求的业务合同金额,在1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最高不超过90%的比例核定;超过1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最高不超过60%的比例核定;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最高不超过30%的比例核定;超过100万元以上的部分,则不再予以创新券补贴。同时,创新券最高支持额度也从原来的20万元,提高到了48万元。
北京天沐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尝试攻克污泥处理的技术难题,但囿于实验设备、研发能力的局限,他们在前进时遭遇挑战。公司技术负责人苌伟告诉记者,公司以创新券为媒,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废水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合作开展的市政污泥生物处理技术研究项目已立项,预计三个月之后会出成果。更让苌伟欣喜的是,项目的合同金额10万元,按照新政,公司享受90%比例的创新券支持,只需支付1万元,“相当于花1万元买一个含金量超高的技术包,政策太给力了!”
北京市科委条财处创新券工作负责人李建玲算了一笔账,如果符合补贴要求的业务合同金额为100万元,过去创新券可支持20万元,剩下80万元需要企业自掏腰包;按照新办法,创新券可支持48万元,企业只要自己支付52万元,比原来减少35%。
新办法还将覆盖企业范围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注册企业,扩大到北京地区注册的企业;申请创新券的前置条件也有调整,即由企业未获得过任何市财政资金支持,放宽为企业申请创新券支持的项目未获得过任何市财政资金支持。
李建玲解释,根据新政,即便企业同时开发多款新产品或多个新项目,也能分别申请创新券支持,支持力度更大,也更加精准。
据统计,新政实施以来,共有149家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申请2087万元创新券资金;其中大额项目明显增多,目前共有50多家小微企业申请了超过10万元创新券资金。
试点京津冀创新券共享
今年,京津冀三地创新券共享互认试点工作即将启动。由北京市科委牵头,联合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以及各地的财政主管部门,将联合启动三地科技创新券合作,形成三地互认的实验室资源目录,建立三地相互衔接的创新券服务体系。
在资金使用方面,京津冀三地将按照各自创新券支持方式,在本地资金总量范围内给予本地企业创新券支持,鼓励这些企业跨区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异地使用创新券就好比是出差报销。”李建玲形象地解释,北京的企业去天津、河北寻求科技服务,需要先垫资,回来后按照北京的支持比例“报销”;同理,河北、天津的企业也能来北京的实验室寻找匹配的资源,之后回到本地兑取补贴。
目前,京津冀三地首批互认的开放实验室已达700多家,计划分批次认定千家实验室,进而达到服务于万家企业的效果。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