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税务为机器人产业链构建加把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8-28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上的明珠"。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月-7月全国产出30多万套工业机器人,仅7月当月产量便增长19.7%,双位数增速在一众行业中格外亮眼。


  作为机器人生产量在全国排前三位的城市,广州已形成涵盖上游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下游系统集成的机器人制造全产业链。截至2023年,全市拥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3000余家,产业规模达1600亿元,支撑辐射了5万亿元的工业产值。


  为更好加力机器人产业发展,广州税务部门不断优化举措,为企业提供"套餐式、一站式、定制式"服务,推进税费政策红利充分释放,为机器人产业"跑"起来加把力。


  退税款快速到账,帮助企业突破核心"关节"


  抬腿行走、停下转身、抓举抬物……机器人之所以能做到"如身使臂",离不开"关节"的辅助。而"关节",正是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


  在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其自主研发的六关节工业机器人--GSK RB系列工业机器人,每个关节的运动均由一台伺服电机和一台高刚度、低侧隙精密减速机共同实现,能够精准高效地搬运及装卸。其中,RB500机器人打破了重载工业机器人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性能优越,技术自主性高,最大抓举负载达500公斤,可用于大型工件搬运、点焊、搅拌摩擦焊等。


  核心"关节"的突破,与企业持续推进研发密切相关。"机器人企业整体投入大,包括研发队伍、加工设备、产品测试,相关费用占到营收的15%左右。因此,在产品实现大规模量产前,资金压力一直是比较大的。"广州数控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了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广州税务部门落实落细税费支持政策,及时为企业注入资金"活水"。广州税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税务部门不断优化出口退税办理流程,明确企业可以自主选择数字化、影像化或纸质化的方式留存保管备案单证,在进一步减轻企业办税负担的同时,减少退税款的占压时间,加快退税资金流转和利用效率。


  "我们是出口退税一类企业,一般3个工作日内退税款就能到账。特别是税务部门推出的'随到随审''无纸化办税''容缺办理'等多项便利化举措,办理流程很简便快捷。"广州数控国际业务部业务经理关穗强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公司享受出口免抵退税31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紧张问题。


  目前,广州数控的产品已远销南非、印度尼西亚、墨西哥、韩国、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公司出口销售额近2000万元,同比增长超53%。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支持机器人企业不断创新


  在一望无际的深海,"金牛座"机器人有条不紊地进行海底管缆铺设;在城市高楼幕墙,智能清洁机器人以其小巧轻便的身姿进行高空清洁作业……机器人正逐步走进具体的生产生活,赋能千行百业。


  "以往,国内深海作业的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基本靠进口,经过研发攻关,我们现在已经突破了这一关键技术。"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马亦鸣介绍,"金牛座"机器人是首台全国产化、亚洲最大功率履带自行进式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设计最大适应水深达500米,能实现人类无法亲自完成的海底作业施工。


  "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企业研发投入大,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马亦鸣说。税务部门在日常的"一站式"服务走访中,注意到深海智人在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存在困难,不清楚设备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复杂项目如何精准填入申报表。


  得知情况后,广州税务部门专家团队详细了解项目的研发进度、技术难点和费用构成,结合税法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辅导企业设置辅助账,准确归集核算当年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仅2023年我们就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382万余元,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资金保障。"马亦鸣说。


  广东凌度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智能机器人技术,以机器人替代人工提供高空幕墙清洗解决方案,推出了高空平面幕墙、低空平面幕墙、光伏板清洗机器人等核心产品。


  "外墙清洗是一项高危的工作,安全事故频发,用机器人替代传统蜘蛛人是最优的解决方式。"凌度智能总经理黄俊生说,"我们目前已经成功开发出凌空、凌净和凌光三大系列产品,日均清洗量可达1200平方米-2000平方米,实现3倍于人工的清洗效率。"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让我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去创新,用人工智能解决行业痛点。"黄俊生表示,特别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不断优化,让企业可以根据项目推进情况,更加自主地选择合适的时间享受优惠。


  在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过程中,有关研发人员的福利待遇是否能够扣除这个问题一度难住了凌度智能的财务人员。广州税务部门发现企业的疑惑后,详细解释了政策背景、相关规定、适用原则,指导其厘清研发人员的认定口径和费用扣除细则,帮助企业确认了研发人员的福利待遇中不符合扣除条件的内容,让企业在合规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享受到政策红利。(记者 蒋琳珊)


  转自:中国税务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