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夕,由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提供关键技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建设的年产15万吨棉秆高得率清洁制浆造纸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厂房全面建成,关键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项目一期投资2.64多亿元,总占地434亩,其中新建工程占地180亩。一期建成后,将利用当地丰富的棉秆纤维原料,每年可提供市场紧俏的高等级瓦楞原纸产品15万吨。
新疆作为我国优质棉花的主产区,每年棉秆产量达1500万吨,目前棉秆的主要处理方式是简单粉碎还田或者直接焚烧。棉秆还田会使棉田土质变差,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浓重烟雾,既污染环境,又易引发火灾和交通事故,对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同时还浪费大量纤维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巨量的棉秆废弃物,成为当地政府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纸及纸板消费的增长和产能的快速增加,国内造纸纤维原料自给率难以提高,供需矛盾日益加剧。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禁止进口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的废纸以及纺织废料、钒渣等品种。2020年底我国已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国内造纸纤维原料短缺的状况进一步加剧。造纸纤维原料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地处石河子市的第122团等10个团场的178个农业连队,以及石河子市、沙湾县、呼图壁县、昌吉市、玛纳斯县共5个县(市)的28个乡镇的277个行政村,周边50公里范围内每年收集到的棉花秸秆总产量可达上百万吨,如何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是当地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
2018年,在石河子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石河子市国力源环保制浆有限公司与中国林科院签署合作建设百万吨棉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协议。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副所长房桂干带领团队对新疆棉秆纤维进行了科学研究,系统分析了新疆棉秆木质部、韧皮部和残棉等纤维组分,分析了新疆棉秆表皮和髓芯等非纤维组分,认定新疆棉秆是优质的造纸原料。为早日攻克难关,一年时间内,团队每人都“白+黑”“5+2”工作,终于完成了棉秆切短、洗涤、汽蒸、化学浸渍、磨浆、生物酶处理、消潜、筛选、粗渣处理和净化浓缩工序小试研究,在此基础上又完成了中试实验,提前开发出新疆棉秆生物高得率制浆新技术。
棉秆原料中不仅含有木质部、韧皮部和残棉等纤维组分,还含棉秆表皮和髓芯等非纤维组分。其中纤维组分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包装纸产品用浆原料。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对包装用瓦楞纸类产品有着广泛需求。此外,棉秆中的非纤维组分,以及制浆和废水处理过程产生的固形物等废弃物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重要的有机肥源。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果蔬主产地,对生物有机肥的市场需求巨大。项目根据棉秆原料的特点,设计的产品为市场畅销的高强瓦楞原纸,产品等级定位为优等品A级。项目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和废气进行有效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全面的清洁生产。工程将于2022年上半年竣工投产。(记者张辉 通讯员施英乔 盘爱享)
转自:中国绿色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