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苹果满城香 云南昭通打造“苹果之城”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1-19





  编者按: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向纵深推进的当下,云南省昭通市将主题教育焕发出的工作热情转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5大战役”、稳增长、转作风、保稳定等重点工作的强大动力,化为“嚼碎易地扶贫搬迁‘硬骨头’、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抓好百亿元产业、打造‘苹果之城’”的强大动力,在守初心中增强发展定力,在担使命中发扬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取得新突破,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再谱新篇章。
 


  向阳而生佳果天成
 
  2019年9月26日,云南昭通苹果展销会盛大开幕。
 
  “品天下苹果,还看今昭!”展销会上,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高高举起手中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兴致勃勃地向现场的嘉宾介绍。在他的带动下,在场的市区领导和果农、商户手拿苹果群情激昂。一位参加苹果展销会的果农深有感触地说:“杨书记带头营销昭通苹果,受益的是我们农民,助推的是昭通苹果产业的发展!”
 
  果农的心声,道出了昭通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道出了昭通市委、市政府始终坚守的初心和使命--让红苹果成为昭通人民脱贫致富的“致富果”,让“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百万城市人口和百万亩苹果园高度融合的“苹果之城”早日成为现实。
 
  昭通种植苹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浙江大学农科专业攻读的学者陇体芳先生,于1938年春引进10多株苹果苗,种植在彝良拖姑梅。40年代,又有留美博士吴敬漪先生,引进158棵苹果树“落户”昭阳区洒渔镇。如此不断培植驯化,风风雨雨八十载,发展到今天,昭通苹果俨然成为云南最具高原特色的产业之一,并凭借其独特的自然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坐上了中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的头把“交椅”。
 
  来自四川的王先生,20多年前就开始到洒渔镇收购苹果,可以说他已经和当地的果农成了老朋友。在他的感召下,目前来洒渔收购苹果的四川老板有200多个。他说:“昭通苹果最大的优点就是上市早,其次就是含糖量高,很爽口,四川的客商都比较认可昭通苹果。”
 
  向阳而生,佳果天成。王先生的评价一语中的。与北方苹果产区相比,昭通苹果具有四大优势:一是生态优势。从气候条件上看,昭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光、热、水资源丰富,是苹果生产最适宜区。由于昭通地处云贵高原,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大,有机质积累较快,大大利于苹果的生长。从生产条件上看,昭、鲁两县区属于农业大县,大气环境清洁,无工业污染,发展无公害苹果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是品质优势。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昭通所产苹果色泽鲜艳,肉质细脆、甜酸适度,汁液丰富,风味浓郁,多次获全省优质水果称号及全国农业博览会大奖,也赢得了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的首肯,他们在对全国苹果区划意见中,理所当然地把昭通定为全国苹果生长最适宜区。三是早熟优势,昭通苹果具有较北方产区早熟一个月的特点,在北方苹果尚未成熟时,昭通苹果即成熟上市,其早熟种在7月上中旬即成熟,晚熟品种9月中旬成熟,销售时间较北方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市场竞争优势。四是区位优势。昭通地处滇、川、黔、渝4省接合部,让昭通苹果占尽了天时地利,解决了北果南运长途运输的困难,减少了运输成本。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致使昭通苹果对外销售的价格不断提高,利润空间很大。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造就了昭通苹果,是大自然赋予这个城市的恩赐,也是昭通人民历久弥新的宝贵财富。但多年来,由于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小、带动增收能力弱等问题,昭通苹果“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如何重铸昭通苹果辉煌,实现“此苹果非彼苹果”的根本性转变?昭通高起点构想、大手笔谋划、大项目支撑、大力度推进。近年来,昭通市委、市政府瞄准“中国苹果产业塔尖上的10%”目标定位,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结合当前开展的脱贫攻坚战,顺天时、应地利,不失时机地用现代的理念、机制和模式推动昭通苹果产业在新时代重获新生、再现光芒。
 

 
  做“中国苹果产业塔尖上的10%”
 
  说起昭通苹果产业化的发展,昭阳区德恩苹果专业合作社的谢德斌,既是实践者,更是受益者和见证者。
 
  10年前,谢德斌还是昭阳区洒渔镇白鹤村只知道种包谷、洋芋的一名庄稼汉,终日里“脸朝黄土背朝天”地默默劳作,即使不怕出力、不偷懒,年收入也不到1万元。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谢德斌不得不在农闲时进城务工,去工地上挑砖,从早到晚,肩膀磨破了,手上打起老茧,一天也只能挣到18元的工钱。
 
  促使谢德斌萌发成立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念头,是几年前发生在洒渔镇的一桩苹果收购生意。前来收购的客商点名只要“红露”,需求量还不小。但除了为数不多的农场、合作社和专业公司之外,绝大多数果农都是分散种植,品种五花八门,符合要求的优质果是少之又少,送上门来的市场机遇就这样给错过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昭通苹果千家万户的分散种植和销售方式与社会化的大生产、大市场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为了解决问题,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等领导经过深入广泛的调研后认为,昭通苹果唯一的出路就是对苹果产业进行再次革命,强调要借鉴云南烟草发展模式,坚持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引领苹果产业的发展,彻底改变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变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为现代农业,号召大家按照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党支部+合作社“三个全覆盖”的要求,高标准建设新果园,高质量改造提升老果园,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发展,将最大收益让利给果农。不忘初心,才能贴民心;贴民心,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经过昭通市委、政府的多轮考察,全球最大的浓缩苹果果汁生产及出口商、国内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海升集团落户昭通。以海升集团种植和管理模式为引领,以世界先进矮砧密植栽培技术为示范,一场轰轰烈烈的“苹果产业革命”就此展开。
 
  产业路上劲风吹,借助苹果产业发展的喜人之势,2017年,谢德斌组织白鹤村40多户农户成立了德恩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运用新技术种植了1000亩苹果树。2019年,合作社栽下3年的苹果树平均亩产就达到8000斤,平均每亩收入达到32000元。其中,精品苹果种植示范园100亩,亩产可达1万斤,亩产值达到5万元左右。与传统的玉米种植相比,苹果的亩产值是玉米的几十倍。如今在白鹤村,家家种植苹果,户户盖起了楼房。像谢德斌这样的苹果种植大户,每家种植苹果15亩以上,年均纯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
 
  白鹤村苹果种植只是昭通苹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保证产品质量、擦亮金字招牌、做好品牌大文章,是推动昭通苹果产业发展的核心所在。近年来,昭通以品质求生存,以品牌促发展,不断强化区域品牌和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做精苹果产业。目前,昭通苹果共获得绿色苹果认证15个、有机苹果认证1个、苹果有机转换产品认证1个。
 
  2019年9月下旬,借助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东风,昭通以“昭阳红”品牌发布为重点,举办新一届苹果展销会,以此推动昭通苹果走向全国、走向国际市场,全方位打造“品天下苹果,还看今昭”的品牌形象。“昭通苹果,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追求卓越,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苹果产业‘塔尖’上的产品。”昭通苹果展销会上,市委书记杨亚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北有烟台,南有昭通”。随着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的不断扩大,昭通苹果屡获殊荣:“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银奖”“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8年度云南十大名果”……
 
  “苹果俨然是一个当红产业,打开昭通人的朋友圈,可以发现很多人在做微商,个个在卖昭通的生态高原苹果,我们果农收入也翻了好几倍,红苹果变成了‘金苹果’。”2018年3月11日下午,在北京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上,昭通市长郭大进面对国内外记者镜头向全世界、全国人民推销昭通苹果,为昭通苹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助力加油!
 
  2019年11月,昭通苹果还走进了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如今,淘宝、天猫等网上昭通苹果店铺有1500余家,昭通苹果不仅远销东部沿海城市、东南亚及南亚国家,还拓展了迪拜等中东市场,销往市外的苹果占总量的80%以上,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好评。记者了解到,目前昭阳区苹果种植规模达50万亩,预计总产量60万吨,总产值达42亿元以上,受益人口35万人,户均苹果年收入达2.5万元以上,人均苹果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鲁甸县苹果种植面积为6.58万亩,预计总产量4.3万吨,总产值达1.97亿元。
 


 
  “苹果之城”呼之欲出
 
  “采用矮砧密植种植技术,第二年即可挂果,到第三、四年就进入丰产期,比传统种植的苹果可以提早三至四年获得效益,亩产值是传统种植的两三倍。”在昭阳区苏家院乡苹果种植示范基地,海升集团昭通公司负责人崔民伟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海升集团自2014年8月与昭阳区农投公司合资,组建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以来,已投资12.5亿元,在昭阳区永丰、布嘎、苏家院三个乡镇,建成矮砧密植苹果示范园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示范园。
 
  在引进海升集团的同时,昭通与云南省农投公司合作,与海升一道,分别建起现代化的苹果种植、分拣、包装、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引领昭通近60万亩苹果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迈进。这为昭通市“百万人口、百万亩果园,一城三区、产城融合,半城苹果满城香,实现‘此苹果非彼苹果’的转变,发展现代特色苹果产业,助推精准脱贫攻坚”的战略思想,注入了新生力量。
 
  在“苹果之城”的打造上,昭通昂首向前,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昭通市委、市政府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把昭通建设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以及“健康生活目的地”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立足于“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整体布局,坚持“深度融合、特色彰显,无所谓城、无所谓乡”的发展理念,在努力推进昭阳主城区“中心开花”、靖安和鲁甸卯家湾“两翼齐飞”的同时,在主城区及周边因地制宜布局一批苹果小镇、苹果庄园和田园综合体,在主城区外围突出打造一批苹果产业示范园、示范乡镇和示范村,让苹果的内涵、元素和特征深深嵌入到城市血脉中,力争用3至5年左右时间,建成一座以百万亩苹果园为支撑,百万亩苹果园包围城市、千百个村镇分散在苹果园中,苹果发展与城市建设高度融合的“苹果之城”,努力实现“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半城苹果满城香”的美好愿景。
 
  截止目前,昭通中心城区省耕国学文化公园、文体产业新区、乌蒙水乡片区、千顷池湿地公园、望海公园等城市综合体的建设已成为展示昭通良好形象的“会客厅”;靖安、卯家湾两个片区按照“山水宜居新城”的特色定位,结合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和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与昭阳城区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既协调发展又各有特色的格局。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立法管理,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中心城市不仅市政基础变好了、环境卫生变干净了,市民的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也在不断提高。
 
  时下正值苹果收获季节,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苹果浓浓的味道。昭通苹果与昭通人血脉相连、与昭通城市建设血脉相融,“一城三区”之间、城市与集镇之间随处可见大片大片的苹果园,昭通苹果网店遍地开花、专卖店遍布大街小巷,“苹果之城”呼之欲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对昭通来说,脱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历史使命、最大的民生工程。把苹果作为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之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果农的根本利益时刻装在心中,这就是昭通市委、市政府最大的初心和使命。在主题教育向纵深推进的当下,昭通市委、市政府积极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打造“苹果之城”的具体行动,切实为果农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为群众谋福利,力争到2025年建成100万亩中国南方冷凉高地优质苹果基地,实现产量400万吨、总产值650亿元,以实际行动和实在成效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心走实,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夯实坚实基础。
 
  勠力同心,众擎易举。今天,昭通苹果已成为云南最具高原特色的产业之一,并以“燎原之势”扩展到整个昭鲁坝区。昭通苹果,正朝着打造“百亿元苹果产业”的目标奋进,把昭通中心城市打造成为“苹果之城”、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张春滨 刘建忠 胡华玉)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