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亿元脱贫攻坚资金基本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60.36亿元生态环境保护资金让天更蓝水更清,52亿元支持乡村振兴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116.07亿元支持就业创业……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下大力气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八成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一项项具体的惠民工程化为涓涓细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人民群众在点滴变化中体会到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民生情怀。
路通了,变美了,家乡变化更大了
金秋时节,左权县龙泉乡连壁村,道路两旁的树叶已然变黄。山坡上,2400亩光伏发电板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3000亩核桃林整齐地排列着,林下2300亩板蓝根静静地等待来年发力。不远处,左权县梁峪通往北台的公路,也在扶贫资金整合运用下完工。
64岁的村党支部书记郭应林笑眯眯地说:“这下连壁村百姓的日子有盼头了。”
民之所向,政之所为。“十三五”期间,我省发挥政府投入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深入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筹措资金208.1亿元,支持36.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11万同步搬迁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省本级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92亿元,财政扶贫资金总量和增幅实现“双增长”。同时,对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开展绩效管理,开发运用县级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通过多种措施不断提升扶贫工作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娄烦县天池店乡顺道村54岁的郝福明,上有年近80岁的父母,下有4个孩子,妻子贫血不能干重活,在外打工多年的郝福明,虽然勤快,但始终没能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多亏了这些孔雀,不然我就真的找不到一点出路。”郝福明说。原来,在政府财政的支持下,娄烦县宇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在顺道村建起了集特禽养殖场、肉蛋生产标本加工、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农业项目——凤岛小镇。2017年6月,郝福明从“孔雀园”领养了400只孔雀,饲料、技术、防疫、回收均由公司负责。1年后,喂养的孔雀让他受益2.7万元。
郝福明说,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致富的项目越来越多,家乡变化也越来越大。
娄烦县宇辰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海清说,凤岛小镇现在有养殖加工、文创产品交易、观光体验、文化研学、主题旅游度假等5大业务,富了乡民,美了乡村。现在,在省市县财政大力支持下,周围交通便利,顺道村开始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孔雀文化村也逐渐形成。
据统计,2018年至2020年,全省共安排专项资金52亿元支持乡村振兴,并大力支持大水网、高标准农田等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试点工作,通过竞争立项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路通了,产业项目启动了,百姓脱贫致富的路子也顺了,以往人们印象中荒芜的乡村形象开始慢慢褪去,一幅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的美丽乡村图景正在次第展开。
天蓝了,水清了,人居环境改善了
“妈,咱家厕所啥时候改装了,太好了。”10月1日,平遥县中都乡梁周村,回家陪父母过节的李娟惊喜地说。
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冬天冷飕飕,夏天蚊虫咬”是千百年来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多年在外求学工作的李娟每次回老家最发愁的事就是上厕所。如今在平遥县,随着“厕所革命”引向深入,农村“如厕难,难如厕”的现象一去不复返。
“在农村,除了上厕所,第二难就是冬季取暖,各家烧各家的土锅炉,又麻烦又污染,还很危险。现在好了,农村危房改造解决了住的问题,政府补贴还帮助供暖‘煤改电’,又暖和又便宜!”李娟还说,她查过数字,仅全省财政支持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就达49.07亿元。
在城市,太原市金刚堰路22号院89岁的李锋怎么也没有想到,平日里最发愁的上下楼,如今一部电梯解决了。他说,电梯的安装,为小区不少腿脚不灵便的老人提供了便利。
省城市民徐靖是一名长跑爱好者,几乎每个早晨,他都会到体育场跑上几公里。天气好的时候,还会去汾河公园绕几圈。他对“好天”的判断标准就是空气质量为优良。“今年以来跑的里程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徐靖打开手机上的运动记录软件说。
数字为证,“十三五”期间,全省财政投入各类生态环境保护资金260.3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下达大气污染防治资金37.59亿元,大气清洁取暖奖补资金112.5亿元,对县级生态转移支付资金规模由2008年的1.9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5.53亿元。2017年—2020年共安排省级资金45亿元,支持开展全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等。
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十三五”期间,我省财政部门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决扛起财政使命责任,统筹中央补助和省级财力,坚决落实各项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年初安排预算时,就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加强财税政策与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协同配合,加快构建统筹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当前和长远的财政政策体系,积极参与国家生态环保类重大项目竞争性评审,组织修订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与此同时,省财政联合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利用正向激励举措鼓励企业在改造工艺、创新升级绿色转型之路上越走越远,并着手勾画下一步的绿色发展蓝图。
就业了,上学了,基本生活保障了
做好民生工作,就是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把事关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化作一项项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将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
今年35岁的张慧原本和丈夫在古交经营着一家汽车装潢小店,但疫情让小店生意惨遭失败。待在家的张慧在网上看到了古交市政府组织的物业培训报名,不花钱还负责介绍工作,便去报了名。经过1个月培训,张慧入职了太原市碧桂园物业客服助理,实习期每月能领到4000元工资。
张慧说:“真的很感谢政府让我学会了新技能,找到了工作,生活有了保障。”
“十三五”期间,我省财政认真落实国家普惠性就业创业政策,统筹资金116.07亿元支持就业创业工作,筹集38.7亿元用于职业技能提升,通过援企稳岗、社保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教育投入也不断加大,2016年—2019年累计下达教育资金2591.4亿元。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完善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经费保障机制。建立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逐步提高高校生均拨款水平。推进实施高校“1331”工程及“双一流”建设,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率先发展。
“灵丘财政在教育上的投入,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可谓是大手笔。”马彦峰在灵丘负责基础教育工作,对于灵丘基层教育的变化,感受颇深。以落水河中学为例,“十三五”期间,学校增建水冲厕所一幢,减少了师生冬季因上厕所受寒引起的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增建师生浴室一幢,改善了师生在校的生活条件;新建7000多平方米沥青操场,改变了过去春季到处土尘、雨雪天遍地泥泞的状况;进行了供暖系统内外网改造,减少了冬季取暖热量流失;为120余间宿舍更换了门窗、做了保温处理;在校园偏僻处安装20盏路灯,减少了校园管理死角;配发学生课桌凳1200套、教师办公桌椅70套,满足了教学办公需求;装备微机室2个,为18个教室配备了智慧云黑板,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整体办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十三五”期间,全省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六连涨”,持续提高部分优抚对象等人员财政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城乡低保保障标准等都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更是全部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19年4月以来还启动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向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7.61亿元。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方面,2018年—2020年共安排资金8.18亿元支持实施“136”兴医工程,支持5家省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启动10个领军临床专科建设等。
民生连着民心。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实施,勾勒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生画卷,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也让全面小康的幸福底色更亮丽。(任志霞)
转自:山西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