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农商银行“五个聚焦” 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新动能


——弘扬“大挎包精神”山东行系列报道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孟庆贺 李宏迎 王秋涵    时间:2021-07-12





  【编者按】:位于济南转山西路一号的山东农村金融展览馆里,存放着一件年代久远的粗布挎包,在布满补丁的挎包表面,原来绣着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字似乎在静静讲述着曾经难忘的历史。


  挎包的主人叫李金玉,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山东兰陵县(原苍山县)农村信用社工作的一位“农信人”。从事农信社工作27年的他,因常年背挎既存款又贷款的“大挎包”走乡串村,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大挎包”“百事管”和“贴心人”。


  在新中国建立早期,这位“脚踏乡村土,服务三农事”的李金玉受到广泛赞誉,成为“全国金融战线上的一面红旗”,他的精神也因此被赞作“大挎包精神”。


  斗转星移,岁月如流。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村经济建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迎面向我们走来的乡村振兴也在新时代展现出农村发展的新生态。


  新时期、新时代、新征程提出了新要求。怎样应对新要求,成为奋斗在三农一线的金融工作者的新课题:农村金融工作能否回归本源和初心?当年的“大挎包精神”还能不能得到继承和发扬?农村新生态背景下,“大挎包精神”又该如何继续延伸?


  在中国银保监会山东监管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中国经济周刊等中央媒体,组成弘扬“大挎包精神”联合采访组,深入山东农村对各地涉农金融单位进行了一线采访,并将对形成的系列报道陆续刊发。今天刊出:《莒南农商银行“五个聚焦”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新动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总纲领。农商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既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任务,也面临着自身转型发展的良好契机。


  近年来,山东莒南农村商业银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的本源,主动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单列乡村振兴专项信贷资金,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重点向农村倾斜,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金融新动能。截至6月末,该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60.6亿元,占实体贷款比例达到83%,有效满足了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1626054267(1).jpg


  聚焦“产业兴旺”助力打造“富裕乡村”


  莒南县是“中国花生之乡”,也是养殖聚集地,花生种植面积常年保持40万亩左右,年产15万吨以上,拥有全国最大的优质花生良种繁育基地、花生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贸易集散地。莒南农商银行通过深入分析产业特征,挖掘优势产业,找准核心项目,积极对接粮油、饲料、养殖等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有效发挥了“以点带面”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了农民增收,乡村致富。


  山东嘉世通粮油制品有限公司是当地花生米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主营花生及制品出口,花生米、花生果、脱皮花生仁等拳头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连续多年居全县第一。受疫情影响,外贸订单持续走低,企业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莒南农商银行了解到企业的难处,主动向企业提供了信贷扶持方案。


  “从2013年以来,我们企业发展路上总是少不了农商银行的身影,这次300万元的信贷扶持资金给了我们很大的喘息空间,为我们战略转型提供了宝贵机遇。”望着一条条繁忙的生产线,企业负责人谭举庆眼中满是希望。


  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莒南农商银行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创新推出“农民群众参与、经销商配合、农商银行主办”的惠民利民贷款模式,最大限度满足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一批经营规范、实力较强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了定向扶持。截至6月末,该行支持家庭农场82户3789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5户1890万元、产业化龙头企业30户43947万元、种养大户73户2926万元,推动了农产品储藏保鲜、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物流配送全产业链发展。


  1626054305(1).jpg


  聚焦“生态宜居”,助力打造“生态乡村”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发展,绿色先行。莒南农商银行紧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程,积极支持农村道路、厕所、供电、学校、住房、饮水、供暖“七改”工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主动对接农村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资源环境综合开发项目,推动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加大对生态旅游、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绿色农业等新兴领域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纳入规划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地整治修复、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


  莒南县为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为光伏电站建设提供良好的地理环境。


  在打造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区域电网进程中,该行推出的“光伏贷”广受欢迎。“光伏贷”与“家庭银行”业务相互结合的模式,为客户购买、安装整套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提供了有力信贷支持。农户通过光伏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全额并入国家电网,安全、可靠、环保,既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又符合国家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战略,增收致富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碳、硫排放量。至6月末,该行累计发放“光伏贷”290户1952.02万元,红瓦房上整齐划一的太阳能发电板日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626054335(1).jpg


  聚焦“生活富裕”,助力打造“现代乡村”


  莒南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积极对接产业扶贫项目,逐渐探索和丰富帮扶模式,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创业+扶贫”等新形式,扩大产业扶贫参与面,同时将贫困户嵌入产业化发展链条,实现稳定脱贫。截至6月末,该行累计发放各项扶贫贷款1774笔、金额6.3亿元,累计带动12599户25197余人逐步增收致富;累放发放各类创业贷款2167笔28141万元,其中,个人类小额创业贴息贷款27081万元,小微企业创业贴息贷款1060万元,构建起产业带动为主、信贷精准助推、金融服务便利、产品服务创新“四位一体”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莒南农商银行还依托农业产业链升级,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把贫困户建档立卡与扶贫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积极运作“公司+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模式,将贫困人员纳入农业产业链,强化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连接,防止贫困人员“先富后贫”“再度返贫”。


  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步伐加速推进,该行紧跟“大民生”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农商行点多面广的优势,将金融资源向偏远、贫困地区倾斜,着力增加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供给,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生活场景深度融合,加快标准化社区金融服务点建设,打造“一站式、多功能、综合性”的普惠金融服务生态链,不断充实惠及百姓生活的多元化金融、便民服务。


  1626054363(1).jpg


  聚焦“乡风文明”,助力打造“诚信乡村”


  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软件基础和有效保障。莒南农商银行把信贷支持农村退役军人、劳动模范、新型职业农民、乡村能人带动周边农民创业致富作为支持人才振兴的有效手段。大力实施信贷拥军工程,创新推出“拥军贷”,有效解决了退役和转业军人以及现役军人军属的生产生活融资需求,为军人军属解难,为地方政府分忧。


  1626054386(1).jpg


  聚焦“治理有效”,净化金融环境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建立健康规范的金融秩序是农商银行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


  在莒南县板泉镇东高榆存文化广场,莒南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宣传栏格外显眼,不时有村民驻足观看。该行通过编制发放“美丽乡村产品服务手册”,制作播放“三农”金融知识专题宣传教育片,重点选取基础金融知识、涉农信贷、支付结算、理财、预防非法集资、维护个人信息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方面的内容,充分利用流动银行车,在村委、社区、集市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定期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


  他们还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公众号、报纸等宣传媒介普及金融知识,宣传“美丽乡村、农商同行”,提高乡村居民金融素养和诚信意识。加强各部门的联动配合,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提升乡村居民金融安全意识和运用金融创业致富的能力;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对接合作,不断拓展违约债务人有效资产查控资产深度和广度,借助法院总对总系统全面查询、协调执行法院线下集中批量查询、优化创新分红型保险、网络支付渠道等新型资产查询,并联合法院强制执行和市场化处置等专业化措施,依法重拳打击老赖,弘扬“诚实信用”的社会文化。


纠错热线:0531-83122110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