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刚起步时,我才养了10箱蜜蜂,今年增加到30箱了。蜂蜜年产量可以达到1000斤以上,可以赚4万多元。党的扶贫政策真是好,让我家顺利告别了贫困!真心地感谢党和政府。”6月30日,南召县城郊乡竹园沟村54岁的养蜂人王兴梅正在小心翼翼地打开蜂箱,细心查看蜜蜂的繁殖情况,往蜂箱的储水瓶加水。今昔对比,王兴梅感慨万千。
5年前王兴梅丈夫因病去世,治病期间不仅花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而且借了不少外债。王兴梅独自一人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只能在县城做家政勉强过日子。2016年,通过精准识别,王兴梅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她家的实际困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具体帮扶对策,让她家先后享受到户增收、光伏分红、七改一增等帮扶措施,改善其家庭生活条件。同时,为其发展养蜂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扩大了养蜂规模;驻村干部联系了养蜂技术专家,一对一实行技术指导,提高蜂蜜的产量和质量,又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实现了产业收益稳步增长。
“蜂”回路转,如今的王兴梅不仅还完了所有欠款,家里盖上了三层楼房,顺利脱贫摘帽,成为了村里的致富能人,孩子也顺利考上了大学。这是南召县严格落实相关扶贫政策、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涌现出的致富典型。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关头,越要坚持实事求是,抓小抓细抓到实处,善做“绣花功夫”。南召县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落实政治责任、强化日常监督、解决突出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巩固脱贫成果、健全长效机制”等方面,全县实行“大战区”管理模式,县乡两级纪检干部、村级监察联络员,按照“领导负责、人人参与”、“监督到户、覆盖到人”,落实纪检干部“大走访”,人均分包的16户未脱贫户督导检查,全面护航脱贫攻坚中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落实。
南召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秦巴山系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今年2月份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仍有2456户5401人尚未脱贫,因病、因残2956人,是全省20个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县之一。
南召县实行“大战区”管理模式,在资源整合、人员统筹、机制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办理等方面,全县树立“一盘棋”思想,15个乡镇300个行政村,按每3个乡镇划分一个区域,设置五大战区,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担任总指挥,负责统筹协调;2位纪委副书记为副总指挥,分包联系东、西两个片区;5名县纪委常委、委员分别任5大战区指挥长。同时,实行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领导干部以上率下,靠前指挥,从问题线索、案件查处、处置机制、日常监督、干部作风、以案促改六大方面对分包乡镇、分管部室纪检组服务和保障脱贫攻坚开展情况进行督导、督战,实现不漏一户、不少一人、不留一事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监督体系。
为有效提升“大战区”工作效率,南召县探索建立“问题线索集中会商研判机制”、“对账清零销号机制”、“三级审核工作机制”、“初信初访处置机制”、“以案促改常态机制”等,着力发现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当前,南召县紧盯全县15个乡镇未脱贫的2456户5401人,重点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和扶贫政策落实落地,让问题在群众心中真正“清零”上打好“歼灭战”;聚焦作风建设,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在解决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上打好“阵地战”;加强日常监督,在运用好扶贫督查暗访手段,发现并及时解决苗头性问题上打好“游击战”;严肃执纪问责,在整治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和惩治小微腐败上打好“阻击战”。(倪申 廖涛 孙楠)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