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河南省共接待国内游客1443.4万人次 旅游收入64.5亿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6-12





  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消息,2024年端午假期,伴随着丰收喜悦和高考结束,人们外出游玩兴致高涨、需求增长。三天假期,河南省共接待国内游客1443.4万人次,旅游收入64.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长14.0%,旅游收入增长16.2%。


  据统计,2024年端午假期,河南省接待游客人次靠前的景区有郑州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龙门石窟、开封万岁山武侠城、郑州方特欢乐世界、云台山。营业收入靠前的景区有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方特欢乐世界、云台山、重渡沟。


  今年端午恰逢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河南全省文化场馆、旅游景区纷纷推出吃粽子、饮雄黄、采艾草、挂香囊、系彩绳、射五毒、赛龙舟等民俗活动,渲染节日气氛,吸引游客参与。开封府开展赠送香囊、投壶品粽等“宋潮”民俗活动,清明上河园的万粽迎宾、端午科考为游客带来北宋端午体验。信阳鸡公山景区“国风端午民俗节”加入祈福元素,通过与游客包粽子、做香囊等擦亮“吉”文化标签。新乡南太行各景区举办端午游园会、诗词对弈等民俗活动,让游客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焦作市各县区以“龙腾怀川·粽情焦作”为主题,在云台山景区、恩州驿古街、大沙河生态公园等地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暨非遗购物节。平顶山市举办“粽情有你·嗨玩非遗”游园会,为市民游客带来曲艺、武术等表演。濮阳非遗购物节上,麦秆画、铜版画等精美手工艺品让游客应接不暇。驻马店皇家驿站推出“逛传统驿站 过浓情端午”特色活动,让游客参与屈原文化祭、端午民俗游戏。漯河许慎文化园开展“字”在端午“粽”享欢乐主题活动,让游客参与古文字手作、投壶、蹴鞠、捶丸等非遗项目,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


  赛龙舟是各地近年来争相发展的文体旅融合项目,也是端午假期特有的风景。第十二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郑州站35支队伍劈波斩浪、奋楫争先,为现场观众带来精彩的文化盛宴。南阳市“迎端午”龙舟赛吸引大量市民游客观看助威,现场感受夏日“速度与激情”。开封启封故园的趣味亲子龙舟、栾川重渡沟迷你龙舟,也成为游客争相参与的热门项目。


  端午假期,河南各地天气晴好,平均气温在35度左右。游客纷纷涌向山水自然景区避暑消夏,乡村旅游保持增长势头。在信阳浉河区孔雀岛露营基地、星宿川沙滩营地、何家寨露营基地点点帐篷散落山水之间,游客在此放眼湖光山色、感受山水诗意栖居。淇县云梦山星空派对啤酒节推出户外露营、星空观赏、音乐盛宴,打造别具一格的夏日狂欢。渑池仙门山举办露营音乐季,游客在夏夜山风中尽情享受美好时光。舞钢龙舟码头露营烧烤+篝火晚会+露天电影齐上阵,带给游客多重体验。


  野外露营随着高温受追捧的同时,亲水漂流活动活力十足,成为不少游客假期的首选。驿城区(驻马店)金顶山峡谷漂流正式开启,游客在惊涛骇浪中感受漂流愉悦。辉县五龙山水上大世界泼水狂欢派对,打开夏日玩水多重体验。济源小沟背·银河峡景区免费畅玩欢乐滑道,一滑跨两省飘逸刺激。光山“水榭花栖”主题乐园冲浪、嬉水、游泳等众多项目,让游客在欢声笑语中尽情释放激情与活力。林州太行大峡谷景区欢乐水上漂流,卢氏豫西大峡谷千人漂流赛,游客挥浆穿行在翠岭幽谷之间。


  端午假期,河南省民宿迎来入住小高峰,预订量平均增长六成以上,汝州云堡妙境、淇县灵泉妙境、南召蓼花汀民宿、修武云上院子等品牌民宿节前预订一空。修武大南沟村小竹林民宿,迎来一批批以家庭为单位的外地游客。嵩县白云山、陆浑湖、天池山“三大高端民宿片区”建设初见成效,成为假期洛阳周边游客的度假首选地。云台山假期接待游客同比增加33.3%。


  城市夜游夜娱也受到热宠。节日期间广大市民纷纷走到户外休闲消夏,在感受温馨浪漫的同时也拉动了假日经济。“醉美·夜郑州”“古都夜八点”“鼓楼夜市”“洹河夜游”品牌效应持续放大,各地休闲街区和街头公园灯火辉煌、人流如织。郑州顺城街的音乐、美食、老建筑,让各地游客感受到了老郑州的独特魅力。众多游客在洛阳广州市场步行街休闲打卡、品尝美食,感受多彩夜生活。开封大宋不夜城汇集好吃好看好玩多种业态,给游客带来“宋代夜生活”体验。安阳殷墟考古文旅小镇、古城仓巷街、县前街成为游客夜游网红打卡点,使安阳“越夜越精彩”。许昌2024端午美食汇、鄢陵音乐啤酒文化节,为游客备足各种特色美食。漯河食尚年华田园综合体举办美食评选,让游客参与评比十大名菜、十大名面、十大小吃。


  此外,三天假期,河南省郑州、洛阳、开封、南阳、安阳等地,共举办各类演唱会、音乐会、话剧、戏剧、脱口秀等营业性演出30多场,极大丰富和活跃了假日文化市场。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