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创新筑牢“黑土粮仓”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9-05





  初秋,走进北大荒集团红兴隆分公司,田间茁壮成长的大豆、玉米和水稻,孕育着丰收的喜悦。


  粮食要高产,科技是关键。


  从良种良法配套到农机农艺结合、从增产增效并重到生产生态协调……近年来,拥有800多万亩耕地的红兴隆分公司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同向发力,实现了每年研发推广科技成果近百项、主推科技到位率95%以上、粮食产能年均递增5%的高速发展。


  立足生产实际锚定自主创新


  入夏以来,红旗岭农场的水田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考察学习。2023年,为示范引领高质高效农业发展,红旗岭农场在第二管理区“水稻种植联合体+精益管理”示范区安装了7套智能节水灌溉系统,3300亩水田实现了无人操作智能灌溉。


  “这是我们农业科技人员自己设计制作的系统,省工、省时、省水,效果非常理想。”红旗岭农场副总经理杨祁向考察学习人员介绍起智能灌溉系统。


  像红旗岭农场一样,立足农业生产实际开展技术革新已成为红兴隆分公司的优良传统,许许多多的小发明、小改进、微创新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提质增产效果显著。


  2021年,北兴农场经过多年田间实验总结归纳出了“五段营养法”,实现了减少施肥20%,大豆增产8%、玉米增产5%的效果,在红兴隆分公司推广应用面积达100万亩以上;二九一农场科研人员创新总结出水稻秸秆还田“花搭水”搅浆技术,已在北大荒集团多个分公司推广应用;分公司农业科研人员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大豆“三五早播”技术可有效利用5月1日前少雨的气候特点进行抢播,红兴隆分公司2023年种植的200多万亩大豆全部采用了该技术。


  截至2022年末,红兴隆分公司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8%,两年粮食总产达到173亿斤,丰厚的科技底蕴和强劲的创新活力正成为这个分公司粮食稳产高产的制胜“法宝”。


  紧盯科技前沿聚力合作攻关


  “如何将粮食产能从‘十三五’期间的年均不足80亿斤提高到‘十四五’末的超100亿斤?主要的变量来自科技突破。”红兴隆分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陈月堂对北大荒农业的发展进步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刻见解。


  “十四五”以来,红兴隆分公司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粮食产能的突破口,全面推进与中科院、东北农大、农垦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集聚国内优势科研力量和创新平台合力攻关,在黑土地保护、绿色高产新技术和智慧农业发展等领域破题先行,一大批先进农业科技逐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实现了生产生态效益的双提升。


  坡耕地“等高”种植是北大荒黑土地保护系统措施中的一项新技术,也是红兴隆分公司与国内科研力量联合攻关前沿科技的一个典型范例。


  2020年开始,为解决坡耕地“跑水、跑肥、跑土”导致的粮食低产和生态破坏难题,红兴隆分公司与中科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三江区项目组合作,在友谊农场开展了“等高环播”种植模式实验。这种集成探地雷达、草水路、变量施肥、变量喷药等13项技术构建形成的以3000亩为尺度的小流域黑土地保护与智慧农业融合发展模式效果凸显,取得了地表径流量降低60%以上,土壤流失量降低80%以上,化肥施用量减少15%,粮食增产5%的实验结果。2022年,双方在“等高环播”技术基础上又实验示范了“等高宽埂”种植技术。


  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的例子在红兴隆分公司还有很多。分公司与中科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三江区项目组联合开展的黑土地保护与智慧农业融合样板,成为黑土地保护的“北大荒模式”被全面推广;融合农业生产技术形成的“节水、净水、量水、调水”高效水资源利用技术体系,实现综合节水效率提高27%,农田退水氮磷净化效率提升35%……2023年,红兴隆分公司与中科院、农垦科学院、东北农大等高校院所合作落实科技示范项目44项,示范推广科技成果135个。


  聚焦人才培养增强创新后劲


  7月19日,为期一个月的红兴隆农业植保人员培训班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结业;7月25日,分公司和各农场38名管理人员踏上农业高质量发展“取经”行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十四五”以来,红兴隆分公司采取“分层实施、精准定制、全程培育”的多元化培训模式,培养出了一大批“脚上沾满泥巴”的本土农技专家,他们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为种植户“传经送宝”近千场次,实现了农业生产全域全过程的科技指导全覆盖。


  人才因事业而聚,事业因人才而兴。近年来,红兴隆分公司通过搭建高水平合作创新平台,以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引领带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逐步构建起高标准的技术“供需库”和人才“蓄水池”,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友谊农场从2021年全面启动实施“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以来,筑巢引凤、聚才引智成为项目建设的首要任务。


  目前,友谊农场“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项目已吸引汇聚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优质科研和科教资源,先后承担或参与省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成果转化项目近百项,申报专利23项;建立了225人的农场人才梯队库和118人的优秀人才储备库,为友谊农场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红兴隆分公司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于军华介绍,下一步,红兴隆分公司将着力建设好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让优秀人才在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国产高新农机装备智能化发展、种养技术推陈出新等方面“挑大梁”“唱主角”,为打造“新科技+大绿色+高标准+细精控”的农业现代化“红兴隆样板”助力赋能。


  转自:黑龙江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