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西:枸杞产业实现 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赢”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11-20





  日前,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了解到,该州不断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枸杞产业作为生态治理、优化结构、实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有效路径,通过科技推动、市场拉动等有效措施,全力打造枸杞品牌。枸杞种植面积由零星小量跃升到3.44万公顷,产量由0.15万吨增加到8.53万吨,产值由0.33亿元增加到24.16亿元,已成为国内第二大枸杞产区,实现了柴达木枸杞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三赢”。

  强科技,增动力。海西州充分挖掘柴达木盆地野生枸杞种质资源,开展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在循环产业链延伸、植物源农药、有机肥、保鲜技术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累计获得省州级科研成果67项。

  抓质量,树品牌。把有机产品作为海西枸杞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制定并推广13个种植技术、质量控制方面的标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截至目前,全州建有枸杞标准化生产示范区4个、示范企业15家、示范户200户,标准化种植面积2万公顷。2019年,争取到省级补助资金1.86亿元,在1.67万公顷枸杞基地推开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试点行动,枸杞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步伐加快。柴达木枸杞入选中欧地标互认产品名单,成为全国35个中欧地标互认产品之一,被选定为青海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再度荣登2019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榜第38名。

  兴加工,促转化。将企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产业的主力军,不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队伍,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助推产业纵深发展,培育160余家企业、专业合作社。把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孵化器”和“助推器”,截至目前,都兰、德令哈产业园培育同仁堂、兴诺杞等加工企业27家,建成集生产、保鲜、色选等生产线900余条,机械制干能力达到5万吨。都兰诺木洪枸杞产业园作为全省首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园,争取到国家、省、州、县财政投资1.44亿元,布局建设了生产、加工、物流、科研、示范、休闲观光、综合服务7大功能区,园区聚集引领功能有效提升。


  转自:青海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 宁夏中宁枸杞产业发展:推广大果枸杞新品种4.5万亩

    宁夏中宁枸杞产业发展:推广大果枸杞新品种4.5万亩

    2016年中宁县枸杞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干果产量达4 75万吨,产业综合产值达30亿元,“中宁枸杞”区域品牌价值达161 56亿元人民币,枸杞产业已成为中宁最具特色的一项富民产业、生态产业、养生产业和文化产业。
    2017-08-10
  • 宁夏制定六条禁令维护枸杞品牌

    宁夏林业厅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枸杞行业经营管理的通知》,制定了坚决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其他违禁投入品等六条禁令,切实维护“宁夏枸杞”和“中宁枸杞”两个区域公用品牌。
    2017-09-03
  • 柴达木盆地:“小枸杞”成“大产业”

    柴达木盆地:“小枸杞”成“大产业”

    如今,一粒红色枸杞远不能在煲汤或茶饮中体现其价值,在中国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枸杞原浆、枸杞芽茶叶、枸杞健康酒等新产品“相继问世”,拥有千年滋补历史的红枸杞已形成“大产业”。
    2018-04-19
  • 青海枸杞产业面临三大发展难题

    青海枸杞产业面临三大发展难题

    记者调研了解到,随着扩张迅速、产能过剩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共性问题日益凸现,近两年,这一产业遭遇发展困境。业内专家认为,深化种植业结构,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刻不容缓。
    2018-11-19

热点视频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多措并举稳外贸 动力强劲底气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