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甘肃省服务贸易呈现积极增长态势,2017年,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5%,比全国平均增幅6.8%高出8.5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占全省对外贸易(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比重达到22%,比全国平均占比16.9%高出5.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旅行、建筑、技术分列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前三位。
开放推动服务贸易加快发展
日前,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任福康携近20家企业参会,展示出甘肃六大类、五十余种新产品,涉及范围中医药到文化旅游、刺绣香包,生态文明,展示出了甘肃独有文化经济元素。“开放、创新、融合”任福康视察了甘肃展区,对甘肃省服务贸易发展提出了希望,他说,服务贸易已成为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甘肃服务贸易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与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规模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他强调,要加大力度完善服务贸易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提高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和便利化水平,着力增强服务出口能力,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培育甘肃竞争新优势。
文化艺术产品出口不断扩大
“增强服务出口能力,扩大服务贸易规模。”厅商贸服务业处处长张春锋介绍,以演出、出版和文化产品出口为重点,全省文化艺术产品出口不断扩大,对外文化贸易集聚区逐步形成,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迄今已走过38年历程,于1979年首创,曾在意大利、法国等地久演不衰,出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2800余场,观众超过400万人次,被称为东方艺术的奇葩。《大梦敦煌》演出已经19年,已经在全国55个城市和欧洲、澳洲、亚洲多个国家演出接近1200余场,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典范;以《读者》为首的优秀期刊初步打开了欧洲和澳洲市场,读者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产品也已实现对外出口;庆阳香包、皮影艺术、剪纸等众多具有浓郁甘肃特色的文化产品也纷纷走向海外。庆阳锦绣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舞剧《丝路花雨》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庆阳岐黄香包手工生产加工基地项目、华源·纽约东方创客平台等项目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为全省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起到了有力促进作用。“引导和支持一批有特色、有创新的服务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张春锋介绍。2016年,甘肃省商务厅牵头起草并以省政府名义印发了《甘肃省“十三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期间年均10%的增长目标,明确了加快夯实服务贸易发展基础、培育市场主体、打造促进平台、加强人才培养等9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为引领全省服务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口岸跨境与中医药合作凸显
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依托对外工程承包带动石油钻机和化工等制造装备出口,在技术出口与贸易出口融合发展中,临空经济、物流快递、仓储、口岸服务等新服务贸易业态脱颖而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敦煌机场的对外开放,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旅游与文化、中医药、会展、地产等产业加速融合,以观光为主的出入境游正日益向深度游方向发展。
中医药服务贸易迅速发展,2014年,甘肃省被列入国家中医服务贸易8个试点省之一,目前全省已在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法国、俄罗斯、摩尔多瓦、匈牙利、新西兰、马达加斯加等8个国家设立的岐黄中医学院和中医中心,开展短期中医药技术培训和面向当地民众义诊活动和中医体验活动,让当地居民切实感受到中医药的功效和中国服务,促进了与这些国家的合作交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集中支持了文化贸易、中医药服务贸易、离岸服务外包和旅游服务贸易等领域的项目,推进我省服务贸易工作迈上新台阶。”任福康表示,下一步,继续组织好全省文化、旅游、中医药等服务贸易企业,利用贸易合作和推介推销活动机会,开拓国内外服务贸易市场,打造更多更好地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平台。(记者 黄智杰)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