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面积流失糖料供应不足,广西制糖业遭遇发展瓶颈


时间:2012-01-13





  本报讯 食糖产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蔗农的收入、地方政府的税收,以及众多制糖企业的经营等均依赖食糖行业的健康发展。但在成本上升、种植面积减少的威胁下,广西制糖业正面临发展瓶颈。


  虽然种植甘蔗与甜菜是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农民的传统生产习惯,也给他们带来了稳定的收益,但这种情况目前正在发生变化。首先是各地用于种植甘蔗、甜菜的土地已十分有限,即使近几年政府每年都提高糖料收购价格,食糖市场需求稳步提升,但糖料种植面积增长并不明显。很多地区还由于公路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化等占用了大量糖料田。其次是种植糖料的比价效益不明显,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与糖料争地现象明显增多。


  在广西扶绥,木薯、香蕉、剑麻、桉树等正在挤占大量蔗田。去年木薯收购价高达700元/吨,种木薯收益比种甘蔗高很多。虽然今年木薯收购价降至410元/吨,甘蔗收购价提高至500元/吨,但由于种木薯投入比甘蔗少很多,加上今年砍蔗的人工费大幅上调,种甘蔗收益并不好。整体来看,糖料扩种潜力有限,无法为国内旺盛的食糖需求提供最基础的原料支持,制糖企业、中间流通商等扩大生产与经营规模受到制约。


  广西东门南华糖业总经理凌一津称,目前,公司食糖生产成本为6400元/吨,这和广西去年全年的平均生产成本差别不大,但由于糖料供应、运输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制糖企业生产成本差异很大。如去年部分糖厂食糖生产成本高达10000元/吨,部分糖厂却不到6000元/吨,主要原因是糖料缺口大、生产期较短的制糖企业根本无法消化中间费用。


  此外,制糖企业普遍存在糖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同时糖厂还要负责蔗区道路的修理与维护、蔗田水利建设、对农补贴等费用。因此,制糖企业难以轻装上阵、快速扩张。


  凌一津介绍说,广西东门南华糖业公司是南华糖业集团乃至全国最大的制糖企业,拥有技术先进的4条生产线,日处理甘蔗能力2.4万吨。上榨季压榨量为233.56万吨,产糖28.9万吨,但2011/2012榨季的总压榨量估计要减少,预计压榨量约为210万吨。主要原因是中粮在当地新建了一家制糖厂,原属该公司的一部分蔗田要划过去。此外,本榨季甘蔗单产下降也令糖料供应不足。


  目前,广西扶绥县正在进行蔗田滴灌技术的试点工作,新铺设的输水管道整齐有序。当地蔗农希望这可以解决常年遭遇的干旱问题,使甘蔗种植不再靠天吃饭。另据了解,也有部分地区在尝试甘蔗种植机械化、规模化,并希望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来实现。当然这还需要克服广西、云南等地区土地贫瘠、多丘陵山地的困难。


  业内人士表示,除了上述问题以外,我国食糖产业发展还面临糖料品种退化、科技应用迟缓、糖料成本难以降低等问题。因此,保证我国食糖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相关政府部门与企业需要认真对待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来源:消费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