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区域将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新枢纽”


作者:管建涛 杨成军 王猛 于嘉    时间:2012-02-03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有关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带动老工业基地产业集聚,《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出台后,接续替代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东北区域将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的“新枢纽”。

——经济结构调整带动老工业基地产业集聚

黑龙江省发改委振兴发展处处长杨安说,黑龙江省仅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就有伊春、大兴安岭、七台河、双鸭山、鹤岗5个,2007年至今已经获得中央财力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转型和发展。

2011年,黑龙江省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环保、生物、信息、现代装备等新兴产业,带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快速发展。三季度,六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357.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10.3%,同比增长16.7%。黑龙江省发挥资源、科技和产业优势,深入实施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增长25%以上。应用类科技成果应用率达85%,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沈阳机床、沈重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从沈阳老铁西迁入沈西工业走廊,不仅完成了空间意义上的新集聚,而且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实现了新跨越,新集聚区去年销售总收入达到1800亿元。从腹地的沈西工业走廊到沿海的临港产业集群,辽宁不断形成优势产业集聚新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抢占市场高点。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的统计数据显示,结构调整促进优势行业造大船,全省装备制造业产业位次已由原来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占比达31.8%。全省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工业产业集群达到55个,销售额超百亿元的企业从39户增加到50余户。各大重点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三大区域竞相发展的强大力量。

有关专家认为,短期内加大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但结构调整带来的产业升级和产业新集聚,已为一些地区逐渐摆脱对投资拉动的依赖提供有力支撑。

内蒙古自治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内蒙古东部区域也将发挥满洲里口岸和区域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大森林、大草原等优势,促进优势互补和产业配套,同时对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工业走廊,加快建设以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为核心,以沿线的满洲里市等旗县、市为支撑的重点产业发展集聚区,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种养业和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文化旅游、新医药、清洁能源等产业。

——接续替代产业助推东北经济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指出,要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庶明表示,“如果说‘十一五’时期东北处于‘强力反弹’‘快速振兴’阶段,那么‘十二五’将进入‘持续振兴’‘高质量提升’的新阶段。”

此前专家预计,东北实现振兴需要15年-20年。刘庶明表示,以2004年作为启动点,现在刚好7年,还需要8年以上时间。但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发展”与“民生”两驾马车的牵引下,有望加速驶向“幸福振兴”的目标。

作为沿海经济带龙头的大连市,装备制造、石化等产业已迈过或正在迈向千亿元级产业集群,船舶制造能力达到千万载重吨,成为世界最大造船城市之一。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先后与国际知名跨国企业集团开展技术合作,高起点快速进入风电、核电、盾构机等产品领域,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

2012年,黑龙江省将依托科教、人才等资源优势,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强化要素集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上下游配套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将重点抓好铝镁合金、高性能复合纤维材料、硅基光伏、高档石墨等项目建设。生物产业将积极推进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20个重点产业项目。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经加快推进核电、风电、燃气轮机等16个重点产业项目。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