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简称“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启动会,西南、西北区域战略环评技术方案评审会陆续举行。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一位资深研究员日前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环保部首次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将凝聚国家多个部门共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行政约束力”,今后一切地区和行业规划环评、建设项目环评都要以此为依据。
首次启动战略环评项目环评新规频出
在项目环评层面,《经济参考报》近日从权威渠道独家获悉,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会上表示,根据不同地区阶段性发展特征,实施区域化的环境准入标准。其中,西部地区要研究如何在引导产业基地集聚集约建设的同时,对产业转移项目严格环境准入要求。
吴晓青强调,对在重点流域江河源头新建的有色、造纸、印染、化工等项目,一律不批。吴晓青指出,化工石化等高环境风险产业园区规划、西南水电开发规划、中小流域综合规划、能源资源开发规划是今年的重头戏,一定要严格审查、严格把关,切实提升规划环评从决策源头防范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性。上述研究员表示,上述政策对西部地区的重大建设工程项目、产业转移承接的针对性更强。
在战略环评层面,上述研究员表示:“虽然赶不上地方‘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但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有助于推动地方众多环保立法出台,并在地方换届后为新的一把手提供决策参考。”一位环保专家预计,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可能是“妥协产物”,经济发展不是最快的,环境效果也不是最佳的,但是环保和产业部门、地方政府都是可以接受的。
一位与会专家透露,近期专家论证会通过技术方案,12月完成总项目成果验收工作以及项目总结成果报送等后续工作,将战略环评报告报送国务院。“预计2013年上半年向全社会公布上述报告。”该专家称。
2010年9月,环渤海沿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成渝经济区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等五大区域战略环评的基础性工作总体完成。上述环保部环评中心研究员表示,本次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弥补了此前五大区域战略环评在西南的云南、贵州两省,和西北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空白。
吴晓青直言当前环评领域存在的问题,如“规划未经环评就通过审批的违法问题在一些地方和行业还较为突出;建设项目未批先建、久拖不验等违法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评审批;有的环评机构报告书编制质量不高,甚至弄虚作假;地市一级普遍没有成立评估机构;环评领域城防体系建设仍需加强”等。
西南森林损毁致大旱西北煤化工热耗水多
在1月13至14日的上述评审上,地方发改、国土、工业、环保、水利等部门也有代表与会。一位与会人士当时表示:“换做搞环保的人到那个县长、镇长的位置,还是会选择发展重化工,一是‘财政分灶吃饭’‘GDP考核’,发展重化工业可以把利税、政绩更多留在地方;二是云贵两省没法像援藏、援疆那样获得高强度、长时间财政支持,用以进行产业升级、生态修复。”
多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充分理解地方政府追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拳拳之心以及面临的众多人口、资金、技术瓶颈,但西部地区切莫走东部地区的老路,只侧重重化工业的规模优势而“赚快钱”,忽略了当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多样性,最终导致了贻害子孙、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对于西南地区,清华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与会教授表示,云南省“十二五”规划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的“优化提升重化工业”“做大做强能源产业”“统筹发展配套产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部分以及贵州省“十二五”规划在《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中的“加快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国家重要资源深加工基地”“推进建设国家重要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部分,“都具有浓浓的重化工色彩”。
一位环保部专家库成员向记者表示,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汽通道,大约1/3的水汽从印度洋途径云贵高原向东部地区移动,因此贵州“天无三日晴”,重庆被称为“雾都”,雅安被称为“雨城”。然而到了2010年,西南五省区爆发大旱,最大的破坏力,就来自地方为了发展工业而盲目砍伐树木,露出来的“光头山”将行进中的水汽烫得化掉了。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