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扩规模上档次


作者:唐华伟    时间:2012-03-01





  本报讯 日前,兰州市发布“十二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创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中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1家,10亿~20亿元的1~2家,5亿~10亿元的3~5家,1亿~5亿元的3~5家;力争1~2家跨国制药集团在兰投资,力争3~5家企业上市融资。


  据了解,目前兰州市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初步形成了企业群,但经济总量偏小,规模效应不明显,产业规模落后于生物医药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缺乏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和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大品种。另外,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等各子行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调整。同时,兰州市生物医药工业企业中,只有少数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产品创新研发体系,多数企业缺乏高层次、复合型的新产品研发的领军人物,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企业产品研发投入资金占销售收入比重偏小,除少数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接近6%外,全市生物医药行业R&D研究开发投入强度总体水平偏低。


  尽管如此,兰州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也有自身的优势。兰州所在的甘肃省中药材具有种类多、产量大、有特色,资源优势突出等特点,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兰州拥有潜在的生物医药科技优势,聚集着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兰州中兽药研究所、中牧兰州生物药厂人用疫苗和动物疫苗的研究生产机构。


  为此,规划提出,到2015年,力争完成工业产值105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工业增加值50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产品销售收入100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工业利税总额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生物医药大产品,其中年销售收入5亿~10亿元的品种2~3个,1亿~5亿元的品种10~15个。同时,按照“一区两园”的思路,建成盐场路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核心区、兰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


  规划明确,建立甘肃道地及大宗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引导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以当归、黄红芪、大黄、党参、甘草、柴胡、板蓝根、秦艽、黄芩、益母草、款冬花、苦水玫瑰、菊芋、紫苏等道地及大宗药材为重点发展领域,依据地缘优势在陇南、甘南、定西、河西等地培育建立一批规范化的药材种植基地,树立甘肃道地及大宗药材品牌,实现甘肃省中药材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将基地建设列入国家扶持的建设项目,形成企业、地方和国家合力共建机制,力争3~5个基地通过国家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唐华伟)

来源:中国医药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