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经济区:把四省经济洼地合成为经济高地


作者:贾若祥    时间:2012-03-30





淮海经济区包括江苏省的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山东省的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河南省的开封、商丘、周口,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蚌埠、亳州共计20个地级行政单元。淮海经济区位于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区域,北接齐鲁、南连江淮、东濒黄海、西临中原,在全国经济总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这一区域也是苏鲁豫皖四省毗邻的经济洼地,成为中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软肋,使得长三角和环渤海湾两大区域中间出现落差。促进淮海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壮大淮海经济区的实力,对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原则: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问题

  一是注重发展质量。注重产业发展质量,是淮海经济区在产业发展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于淮海经济区的产业而言,由于其资源丰富,资源依托型产业占据很大比重,比如煤炭、化工、能源等产业,这些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大都具有高能耗、高排放的特点,对于此类产业,今后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通过加强污染治理,普及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妥善处理此类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对于淮海经济区的商贸物流和旅游业来说,尽管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扩大规模,但是目前的扩大规模也不能仅仅是简单的量的增加,而是要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质量的提升,做大做强商贸物流和旅游业。

  二是坚持市场化运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淮海经济区作为一个在我国经济区划中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区域,在产业发展方面,更是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问题,为推进我国由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提供经验。通过发挥市场机制,强化淮海经济区各成员市之间内在的经济技术联系,着力推进产业分工与协作,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最终达到产业发展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政府则主要是加强规划和引导,提高和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为市场机制的发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充分考虑就业需求。淮海经济区是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区,区内有大量的农业人口,充分考虑就业需求,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淮海经济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淮海经济区的优势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就业需求,增加居民的收入,而且也是发挥当地劳动力资源优势,将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重要举措。

  四是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从淮海经济区各成员市在区域内所处的位置看,既有上游、中游、下游城市,也有沿海、近海、内陆城市,特别是各成员市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上项目、谋发展的愿望非常迫切,抓工业、增实力的劲头十足。处理协调好上下游城市之间、沿海与内陆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淮海经济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做到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淮海经济区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合理有序开发利用资源,强化节约环保意识,大力加强生态建设,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构建统一大市场,做大做强物流业与旅游业

  针对不同产业,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淮海经济区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内和国际的经济竞争与合作,针对不同产业,实施不同的发展战略,不断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淮海经济区内的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淮海经济区有其资源和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其产品在淮海经济区内部、国内乃至国际都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对于此类产业,要进一步强化其本土化优势,加快实施“以我为主”的发展战略,努力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加快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用户服务水平,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对于淮海经济区内的煤炭、能源、化工等资源依托型的产业,淮海经济区不仅具有资源优势,而且还有一定的生产技术优势。对此类产业要强调规模效应,提升发展质量,加强污染治理,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整体上做大做强,同时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和外资的力量,以增量带存量地进行更快的调整,大力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鼓励企业开拓外部市场,发挥其对淮海经济区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对于淮海经济区内的工程机械、矿山机械、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修造船等装备制造业,其未来具有高成长性和较大市场空间,这类产业成熟度高,国内外需求大,国际竞争最为激烈,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对此类产业要通过引资、重组、技术改造、机制更新等手段做大做强,巩固并扩大原有市场份额。要大胆地实施“请进来”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资金、管理和人才,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将此类产业培育成为未来支撑淮海经济区发展的主导产业。

  ――对于淮海经济区内的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要实施“重点突破战略”,集中优势力量,按照有限目标的原则,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产业联系,培育各有分工的产业集群体系

  淮海经济区的产业发展要从构建统一大市场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产业联系,培育各有分工的产业集群。从推进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的角度,整合现有资源,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基础,努力培植、壮大一批优势产业群,提升产业层次,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培植大集团和国际性品牌,把改造传统产业和开发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发展和壮大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优势产业以及商贸流通和旅游业,并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产业集群。

  淮海经济区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重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集聚核心的卫星型集群结构,衍生出一系列为之服务的各种类型企业和不同产业之间的技术关联与产品配套的集群经济。突显淮海经济区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领域的“小巨人”作用,构建起以行业“小巨人”为核心的产业链,形成上、中、下游和其他相关产业相衔接、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区域聚集形态,把单一产业变成产业群,把点状企业连接成产业链,把产业链编织成产业“板块”。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