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着力推动民企二次创业


时间:2012-04-28





近日,唐山市召开“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工作会议”,鼓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唐山走在河北省改革发展前面。唐山市委书记王雪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国鹰对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这次会议在民营企业中引起了广泛的响应,民营企业家纷纷表示,要通过改造升级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的同时,积极将资本战略转移进入新的领域,实现民营经济转型发展,掀起二次创业的高潮。

  记者了解到,民营经济为唐山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民营企业家是该市先进生产力的杰出代表。一是成为唐山经济的重要支撑。2011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638.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6.85%,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格局。二是为唐山财税收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1年,民营经济上缴税金413.5亿元,占全市全部财政收入的74.4%,成为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三是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了巨大作用。2011年民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员209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员的47.5%。四是成为唐山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全市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已达到110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3.5%,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五是促进了对外开放。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引进资金、项目、人才、技术,大大提升了唐山的对外开放水平和知名度。

  王雪峰在讲话中指出,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是时代的召唤、党和政府的期盼、自身发展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心愿。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就是要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由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新管理转变;就是要依托传统产业,改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就是要着眼转变提升,向新的领域进军,把更多的资本积累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城市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营性公益事业等领域;就是要加强联合重组,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整体提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王雪峰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组织领导。落实政策支持,放宽市场准入。各级领导干部要做民营企业家的知心朋友,做到“四帮”。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消除头脑中的条条框框,敢于做民营企业家的知心朋友,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放思想、增强进取意识,帮助他们解疑释惑、谋划发展方向和重点,帮助他们找项目、找技术、跑办手续,帮助他们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困难和问题。要深入组织开展好“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廉洁的法治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要大力宣传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支持政策、服务举措,深入报道在二次创业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创业、鼓励创业、尊重创业的浓厚氛围。

  据悉,这次会上唐山市出台了《关于鼓励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五项具体措施。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落实“零成本”注册制度,放宽注册资本限制。

  二是加大财税支持。要全面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办理税收减免,使各项优惠政策惠及到每一家相关企业,对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新上项目,视同引进的市外项目对待,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在土地价格上给予优惠。

  三是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支持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提供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大力推广商业承兑汇票、融资租赁、动产、股权、知识产权、应收账款抵质押等符合民营企业特点的融资方式。鼓励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中期票据、集合信托计划、集合短期融资券。

  四是加强用地保障。对符合产业政策、用地节约集约、投资强度大的二次创业项目,优先考虑用地指标,使有限的建设用地发挥最大的效益。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为租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际建厂10年以上的民营企业依法办理集体建设用地手续。对民营企业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开发建设的,继续实行划拨供地,并支持申报省重点项目,争取用地指标。在城市建设、“退二进三”进程中,地块所在原民营企业有能力、有意愿的,优先支持其参与建设。

  五是积极支持工商联发挥优势履行职能。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加强同市工商联的联系与合作,对出台的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要充分听取工商联的意见,对工商联办公和专项调研经费给予充分保障,支持唐山市工商联正在开展的“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为工商联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