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为山西经济增长助入新活力


时间:2012-05-29





  近年,山西省朔州市以“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主攻方向,依托特有的农产品资源禀赋,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朔州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和根本途径,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逐步、全面地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有分工也有合作,在各县区着力打造自己特色的同时,也始终坚持龙头带动、农牧结合,着眼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大力实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扩张,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争创驰名商标,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品牌,提高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京津地区重要的蔬菜、肉羊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有效拓宽了持续、稳定的农民增收渠道。


  平鲁区 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平鲁区重点抓转型项目、循环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围绕“十二五”期间投资超1000亿元、产值超1000亿元,以及70%农民进城和70%土地绿化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北坪和东露天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加大转型项目落实力度,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去年,平鲁区按照“一区一业、一带一品”的思路,以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为取向,以种植园区、养殖园区和加工园区建设为载体,积极调整农业结构,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强力推进四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即以向阳堡集镇为中心的双万亩苗木种植基地,以凤凰城镇为中心的40万亩特色农作物种植基地,以另山集镇为中心的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和覆盖西北山区的50万只肉羊养殖基地。2011年,向阳堡双万亩苗木种植基地完成新育苗1000亩,预整地2.6万亩;以凤凰城镇为中心的特色农作物种植基地总产量达到1.2亿斤;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已完成总体规划;全区建成标准化养殖园区46处。初步形成了苗木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四大板块产业格局。与此同时,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升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和农业发展后劲。通过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道路,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明显,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6000元,增长33%。

 
  怀仁县重点抓陶瓷基地、现代物流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上大项目、建“大县城”为核心任务,在抓好电厂、皮革城、雨润和精细化工等项目建设投产的同时,更加注重陶瓷产业“质”的提升,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的陶瓷产业基地。


  朔城区积极培育新增长点


  朔城区重点抓城市建设、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引进、培育城市大型综合体项目,提升中心城市整体功能,加快煤炭现代化矿井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和煤机设备的制造、维修、配送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朔城区北王庄村农民赵金花几年前在农技部门的帮助下盖起大棚,种起了蘑菇。经过几年发展,赵金花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如今在赵金花的带动和政府的扶持下,北王庄的村民们大部分都建起了日光大棚、种起了蘑菇,种植规模由原来的几万棒发展到几十万棒,北王庄村的蘑菇打出了品牌,成了远近闻名的蘑菇种植示范村。


  依托农业基地,朔城区还积极培植倡导组建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民向规模化经营推进。目前,朔城区油房头村张晋仁和乡亲们靠温室工厂种植的芹菜、油菜等蔬菜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畅销周边地区,每年下来,大棚蔬菜可以给村民们带来7000多元的人均收入,张晋仁又做起了村里的蔬菜经纪人,内联村民搞种植,外联市场搞销售,收入也是逐年提高。


  山阴县重点扶持养殖产业


  山阴县重点抓煤电化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奶牛乳品基地建设和县城建设,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推动城镇化加速发展。扶持壮大金海洋工业园区,继续做大、做强奶牛养殖和乳品生产等优势产业。把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按照强基地、壮龙头、抓特色、创品牌的思路,强化农业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山阴县构建了以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产业链延伸为重点的三大循环体系,形成了粮—牛—奶、畜—沼—菜两大循环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路子,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