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装备制造业站在新的起点上


时间:2012-06-05





青海能不能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发展这一产业的优势又在哪里?资金、技术、人才问题对产业发展有多大影响?装备制造业能否成为青海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又能否再次成为青海新的支柱产业?一系列的疑问都为青海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留下想象空间。


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海外出口贸易萧条、人民币升值、东部城市经济增长疲软、用工短缺、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土地资源紧张……长三角、珠三角沿海等地的诸多制造业中的小五金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加速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迫在眉睫,开拓西部市场无疑是其当前发展的重要出路,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产业转移的推进,资源丰富、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西部市场则成为新市场的首选。


2012年,“西部大开发”进入第12个年头。


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西部地区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等目标。据报道,中国西部已经成为承接东部沿海城市产业转移的有效平台,在产业转移规律推动下,中西部已出现“四小龙”(四川、重庆、内蒙古、广西),未来5年将领跑全国增长。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也不甘人后,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装备制造业在青海的重新崛起就是典型例证之一。


说起青海的装备制造业,不得不提到上世纪60年代末期,国家三线建设的需要,从内地迁到青海10多家相关企业。这些企业的迁入使得青海初步形成了一个机床工具、工程机械、汽车制造、农牧机械、电工电器、重型矿山、仪器仪表、机械基础等行业组成的门类较齐全的机电制造业体系。从拥有“青海湖”牌汽车、一机床厂的“青重牌”数控机床、“海山牌”轴承等一批在全国拿得出叫得响的产品,青海装备制造业在20世纪80年代在西北以至全国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装备制造业的优势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丧失,那时候企业效益开始滑坡,而到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开展,使得青海装备制造业接受了最大的冲击,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各种矛盾凸显。1999年末,规模以上国有大中型企业32家、事业单位1家,在职职工3万余人,国有资产总额29亿元,负债高达32亿元,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6亿元,亏损近4亿元。青海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走到了尽头,行业面临着一场变革,变革中或者消亡、或者新生。


对此,青海省经委行业指导处有关人士明确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基础产业,决不能丢。青海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更是提出要从深层次思考青海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高度来看待装备制造业。李勇认为,从工业化发展的角度上讲,工业化不单单指的是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值大小,真正能够代表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应该是装备制造业发展怎样,在工业增加值里面,装备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能占到多少。


2010年,在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群化的发展思路之下,青海西宁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和乐都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全面开建,重点引进了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康泰铸锻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徐州东大钢结构建筑有限公司、兰州量具刃具厂等项目和企业,逐步形成了以数控机床、环卫设备、专用汽车以及精密仪器等为核心的特色装备制造业体系并显现出了新的活力。总产值已超过60亿元,占青海工业总产值的9.7%。


青海装备制造业在经历改革的阵痛和“十一五”期间的恢复性发展后,青海装备制造业企业通过重组和引进外来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先后实施技术创新项目267项,并取得了15项省级成果二等奖,同时完成新产品开发533项,保持了年均新产品产值占当年销售产值33%的发展水平。与此同时,青海华鼎技术开发中心、洁神技术开发中心以及青海二机技术开发中心三家省级研发中心的建立也极大提升了青海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数控机床上,青海装备制造行业自主研制了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数控机床23种,其中转子铣床、五轴加工中心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在环保设备方面,通过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成功研制出了十余种环保环卫设备,形成了覆盖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系统以及专用车系列产业链;在石油钻探设备上,企业与有关科研机构联合研制出的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油管作业设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被认为是我国石油开采业的一次革命。


如今装备制造业已成为青海省制造业重点产业之一,在青海制造业中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并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新的起点上,青海装备制造业已经具备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转变诸多有利条件。“十二五”期间,青海将以优势和特色产品为龙头,加快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内数控机床、专用汽车、改装汽车项目的开工建设,同时,组建较为完善的协作配套体系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产品技术升级,重点建设一批“高、精、专、特”的配套产业,把装备制造业打造成青海的“支柱产业”。到“十二五”末,青海将培育一家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两家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形成机床、汽车、环卫设备、锻铸造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同时,发挥这一行业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特点,使这一行业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以上。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